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1章 5 勤儉的生活,更宜於立誌(1 / 1)

第十四章5 勤儉的生活,更宜於立誌

曾國藩一生謹守勤儉家風,在家信中也反複強調“勤儉”二字。他說“餘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惟以力教家中勤儉為主。”他認為,自己要上不愧對祖宗,下不愧對後輩,隻有時刻教育家人以勤儉為主。“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唯有勤,一個家庭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唯有儉,一個家庭才能細水長流。凡是能做到“勤儉”這兩個字的家庭,沒有不興旺的。反過來說,不勤,縱有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不儉,縱有萬貫家財也會揮霍一空。

曾國藩勤儉的家風一直為世人所稱道,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八個字——對自己“身體力行”,對家人 “嚴格要求”。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他為官時,每天很早就起來,一直工作到深夜。下屬呈送的公文,他都要親自過目,親手批改,一般不輕易請別人幫忙。晚年他患了眼疾,看東西非常吃力,但他仍堅持工作,每日勘閱公文、寫日記,從不間斷,尤其是寫日記,一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寫。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他雖身居高位,但身上的一衣一襪,都是夫人、兒媳或女兒親手縫製的。他三十歲生日那天,家人幫他縫製了一件青緞馬褂,這在當時的達官顯貴家中不過是件便服罷了,但對曾國藩來說卻非常珍貴。他平時舍不得穿,隻有節慶之日或過新年時才穿,直到他去世時,這件衣服依然像新的一樣。

有一次,曾國藩到揚州巡視,揚州的鹽商看到總督大人駕到,不敢怠慢,忙設宴款待。吃飯時,曾國藩麵對滿桌的山珍海味,隻夾自己麵前的菜吃,其他人還以為總督大人嫌飯菜不夠豐盛。誰知退席後,曾國藩對別人說:“這麼奢侈的飯菜,我實在是不忍心吃,連看都不忍心看啊!”

為了樹立勤儉的家風,曾國藩不僅自己以身作則,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曾國藩在軍中任職的時候,夫人帶領子女在鄉下老家生活,其間,曾國藩為了給手下作出廉潔的表率,發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也理解曾國藩的用意,親自下廚、紡紗織布,從不抱怨。據曾國藩女兒曾紀芬回憶,歐陽夫人“一雞之油”須作三日之用,連一隻雞的油都要分著用,她的節儉不言自明。

在京城和長沙,曾國藩見到不少官宦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因此,他始終讓自己的孩子住在鄉下老家,並告誡他們: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門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牌匾。出門要輕車簡從,考試前後不能拜訪考官、不能給考官寫信,等等。同治三年,曾國藩全家赴金陵(南京),初十入住總督署。女兒曾紀芬當時穿了一件藍呢夾襖,配了一條綴青花邊的黃綢褲,這條黃綢褲還是已故的長嫂賀夫人遺留下來的。曾國藩看見黃綢褲,立刻訓斥曾紀芬奢侈,曾紀芬趕忙拿了三姐的一條綠褲換了下來,而這條綠褲也是賀夫人所遺之物,三姐穿過後,再給曾紀芬的。

曾國藩勤儉持家的家風,對後代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女兒曾紀芬謹遵父親教誨,厲行儉約,即使後來年紀大了,每屆大壽,子女想送些珍貴的禮物來,她都一律予以勸阻。

在官府腐敗成性、世人競相攀比的時代,曾國藩尚能克己持家、勤儉生活;在一個提倡節儉、環保的新時代,我們更要學會勤勞、節儉。但是,現在豐厚的物質條件和父母長輩的關愛,讓我們遠離了勤儉。也正因為此,當我們麵對困難的時候,就束手無策常常不自覺地向家人求救;當遇到不滿意的情況時,我們也總是任性地發脾氣,而不顧別人的感受。

勤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人李商隱曾寫下“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句子,《朱子家訓》中也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勸誡,勤儉也是讓一個人形成獨立、堅強、高尚的品德的基礎。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把眼前種種安逸的環境當成磨煉自己意誌的機會,嚴格要求自己勤儉生活,不盲目和朋友們比較,也不隨意向父母索要禮物,開始簡單樸素的生活。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曾國藩一生遵循的勤儉原則,也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