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3章 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1 / 1)

第十五章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韓非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曆史學家都認為,雖然中國曆來強調儒家學說,講究禮義忠信,但是直接起到讓國家長治久安作用的,還是嚴明的法律及其強有力的執行措施,這就是先秦法家學派所推崇的“法治”。韓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後人將他的理論總結成《韓非子》一書,流傳至今。

韓非子主張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如果社會上有這樣的規則,使遵守的人得到好處,使觸犯的人受到懲罰,那麼社會就能安定了。所以,不必相信鬼神和祖先,隻要讓規則主宰著人們的行為,一切就可以納入合理的軌道。而且,規則一定要嚴格地遵守,君王要告訴老百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每個人都有特定的職權,不能超越。韓非子的這一套理論,和現代的管理思想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你見過電視裏搖獎的機器嗎?無數乒乓球在透明的腔體裏上下翻騰,但不管它們跳得多歡,最終隻能乖乖地從一個通道滾出。

你見過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嗎?波濤洶湧的岷江來到成都平原,遇到這一道道堅固的堤壩,隻有收斂起威風,化作無數條涓涓細流,流進下遊各條河道。

你見過圖書館裏的圖書擺放嗎?不管有幾千幾萬本,每一本書都一個編號,按學科、主題、作者等分門別類,隻要你報出書名,管理員就會立即為你找到你想要的書。

這裏所說的,都是一種規則。規則,是整理沒有秩序事物的法寶。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規則。戰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韓非子,就是一位專門研究規則的大師。

韓非子特別強調規則的作用,《韓非子》一書中記載了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韓昭王喝多了,躺在床上睡著了。管帽子的擔心大王著涼,就取來衣服給韓昭王蓋在身上。過了一會兒,韓昭王醒了,問道:“是誰給我蓋的衣服啊?”旁邊的人說:“是管帽子的官員。”韓昭王就把管衣服的和管帽子的兩個官員都叫來,一起處罰。

有人問道:“大王,管衣服的失職,使您受了凍,固然應該處罰,可是管帽子的一片好心,怎麼也懲罰他呢?”韓昭王說:“我知道管帽子的對我好,但是你要知道,有人的任務是管帽子,有人的任務是管衣服,管帽子的不能越職去做管衣服的事情。我受點凍沒什麼,可是如果全國上下的官員都不安於本職工作,豈不是亂套了嗎?”

治理國家也好,管理一個企業也好,都需要非常多人,大家要分別去做複雜的事情,這個時候,嚴格的分工、明確的職責就顯得特別重要。也許這個管帽子的擅離職守之後,正好王宮裏別人需要帽子來找他,卻找不到,豈不是因小失大了嗎?所以,分工不清、責任不明,往往是組織渙散、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統計證明,海洋上船舶失事的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船舶在航線上正常運行,遇到大風警報就不出港,這樣遇到暗礁、颶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正是因為不守規則,才造成災難屢屢出現。

在一艘船上,有一個燈泡,經常出毛病。一次燈泡壞掉,一個好心的水手不等船上的電工來修理,就自己把燈泡換掉了。第二次,燈泡又壞了,他又自己把燈泡換掉了。 

誰知過了幾天,船上就起了一場大火,使船幾乎沉沒。幸虧發現及時,火被撲滅了。一檢查,原來是燈泡那個地方線路老化,因為電線過熱引起的火災。本來燈泡經常壞,就預示著線路會有問題,可是電工卻因為水手經常自行去換燈泡,一直認為這裏的線路是好的,對這裏潛在的危險根本不知道。而水手也不懂船上電路的構造,不知道燈泡常壞意味著什麼。

船長嚴肅地對那個水手說:“換燈泡雖然很簡單,卻不是你的任務,不應該你來動手,即使你想換,也要通知電工一聲。這就是規則和分工,人人都要遵守,一旦逾越了界限,即使是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儒家講仁,道家講道,法家卻講法。法,大到國家,就是法律,小到具體的組織,就是規則。法律和規則是一樣的,都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天地風雲的運行,是靠自然規律支配的,人類社會是靠規範組織起來的,沒有了規則,就會變得一團糟。

有人穿行馬路的時候,隻圖省事,不看紅綠燈,甚至翻越公路的護欄,正是這樣的行為造成了危險;有些人上公交車的時候,從不排隊,一味硬擠,這樣反而造成上車的麻煩。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右側通行的規則,交通就會變得一團糟,誰也走不動;大家買東西的時候都不排隊,售貨員隻能是顧此失彼,最後誰也買不到。規則看上去為我們帶來了麻煩,實際上卻提供了方便。

這樣看來,正是規則讓這個世界處於和諧、有序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