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1章 3 真情實感最可貴(1 / 1)

第十七章3 真情實感最可貴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關於戰勝困難的文章,一位閱卷老師發現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今年5月6日,我的媽媽去世了……”接下來是講他如何戰勝困難,參加高考的故事。

老師感動得流淚了,他決定給這個考生一個高分。

又看了幾篇,閱卷老師又看到一篇文章,也寫道:

“今年3月4日,我父親去世了……”

“真是太令人悲哀了,我這個考場一連出了兩個不幸的孩子。”老師想道。

誰知道,這樣的文字接二連三地冒出來,粗粗統計一下,至少百分之二十的考生寫的都是自己在高考期間父親或母親去世,自己頂著巨大的壓力刻苦學習、參加高考的事情。老師終於明白了,怎麼可能同時有這麼多父母去世呢?這是考生在編造感人的故事。

作文應該怎樣寫才好呢?後來老師們發現,學生的這一套本領,其實是從社會上流行的文章風格學來的。報紙報道一個英雄人物舍身救人前,腦海中都要浮現出黃繼光、董存瑞等先烈的形象;一個學生獲得了榮譽,首先要這樣那樣感謝一通,說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話;凡勞動模範一定義務工作,凡優秀教師一定要帶病上課,而寫這種虛偽的、浮誇的文章,就容易發表,就容易受到賞識。這怎能不讓考生們亦步亦趨呢?有的老師還教學生:寫文章一定要思想進步、意義深刻,如果沒有這樣的材料,也是允許虛構的。這無形中為這種虛假的文章推波助瀾。當人間真情都可以拿來開玩笑、做資本的時候,就很值得我們思考了。

李贄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在《焚書》中,他鄙視虛偽,有情感就大膽地抒發,毫不顧忌外界的反響。他認為人間最美的東西,就是真情實感。寫文章尚且要用真情麵對,做人難道不需要用真心去貼近每一個人嗎?

一個中學生想做一個真實的人,但是他發現人們其實習慣於撒謊,可是自己卻不知道。

早晨起來,媽媽過來問他:“寶貝,睡得好嗎?”

“還好。”他敷衍地回答了一句,馬上就覺得自己是在說謊,因為他晚上睡得一點也不好,他隻是不想讓媽媽嘮叨。

來到教室,同桌問道:“你下午用羽毛球拍嗎?不用的話,我想用用。”

他回答說:“嗯——不一定,我也許用。等下午我不用就給你。”

他又發現自己在說謊,因為他早就想好下午要寫作業,沒時間去打球。他之所以這樣說,是想給自己留個退路,或者,在內心深處,他是想給同桌製造一點麻煩,讓他不是那麼輕易地拿到。

下午上數學課,老師講了一遍例題,然後問道:“同學們,懂了沒有?”

他馬上想說:“懂了。”忽然他又想,這道題他其實根本沒懂,而是怕別人都懂了,自己卻不懂,會受到嘲笑。

晚上他躺在床上,反複思考白天的事情,忽然他明白了,今天他說的一切謊話,都是沒有用真心的結果。早上,他沒有用真心麵對媽媽;上午,他沒有用真心麵對同桌;下午,他沒有用真心麵對老師。

從此,他開始培養一個習慣:用真心麵對任何人、任何事情,快快活活地說“好的”或者“不行”。十幾年過去了,他覺得自己很充實、很幸福。

一條清澈的小溪,誰都願意在旁邊嬉戲,而渾濁不堪的爛泥塘,早晚會被人填平。你欺騙別人,別人遲早會欺騙你;你用真情實感待人,別人也會拿出一片真誠來作為回報。

荀子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明人朱舜水對此也有一說:“修身處世,一誠之外便無餘事。故曰:‘君子誠之為貴。’白天子至庶人,未有舍誠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盜名矜得計哉?” 誠是一個人的根本,待人以誠,就是信義為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化萬物,也就是所謂的“誠則靈”,這正說明了誠的重要性。相反,心不誠則不靈,行則不通,事則不成。一個虛偽的人,也就無法取得人們的信任。所以,誠是君子死守的品質,事之所本,隻有保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對他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