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章(3 / 3)

第二重明般若多少。問曰般若波羅蜜凡有幾種。答曰備探南北遍撿經論。部數不同。第一有二種。出大智論。第四十一及九十九卷雲。般若有二種。一共聲聞說。二但為十地諸大菩薩說。下位之所不聞。今諸部般若多是共聲聞說也。第二有三種。三種者釋論第六十七卷雲般若部雲般若部儻有多有少有上中下。謂光讚放光道行也。舊雲。光讚有五百卷。此土零落唯有十卷。或分為十二卷。有三十七品。即是上品。次放光為中品。道行為下品也。放光有二十卷。是古大品。道安法師所講者。今新定本有二十七卷。或為二十四卷。對小品為大品。於前三部實應是中品也。道行即是小品。有十卷。即有新定本。有七卷。釋論七十九卷雲。般若義乃無邊卷數有限。謂小品放光光讚既前列。餘二同前。而以小品名代道行也。故知道行即是小品也。第三明四種般若者。長安睿法師小品序雲。斯經正文凡有四種。多則十萬偈。少則六百偈。此之大品猶是外國中品耳。隨宜之言複何足計其多少。雖習四名而不列數。有人雲。當以金剛足前三部以為四也。然金剛止有三百許偈。睿公雲。少則六百偈。故知未必用金剛足之。次明五時般若者。出仁王經。初雲釋迦入大寂定眾相謂言。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天王問波若光讚波若。今複放光斯作何事。既列四種於前。第五最後說仁王護國般若。又大悲比丘尼本願經末記。或在仁王末記雲。五時波若者是佛三十年中通化三乘人也。第一佛在王舍城說大品般若。小品從中出。第二佛在舍衛祇洹精舍說金剛波若。本有八卷。淮南零落唯有格量功德一品。別為一卷存其本名亦雲金剛。第三佛在祇洹說天王問波若。大本不來漢地。此土唯有須真天子問波若七卷。法才王子問波若三卷。四天王問波若一卷。並出其中。第四佛在王舍城說光讚般若。成具道行廣淨。此三部從光讚中出。第五佛在王舍城說護國波若。次流支三藏雲波若應有八部。第一部有十萬偈。第二部有二萬五千偈。此之二部猶在外國。第三部有二萬二千偈。即是大品。第四部有八千偈。即是小品。第五部有四千偈。第六部有二千五百偈。此之二部亦未傳漢地。第七部有六百偈。即是文殊師利波若。第八部三百偈。即是此金剛波若。又言。有光讚大空道行等流支三藏雲。此皆十萬偈波若中一品。非是別部。今以釋論驗之。不同流支所說。釋論雲。波若部儻有多有少有上中下。雲何言光讚道行非是別部耶。又大論第百卷雲。如此中波若或有二萬二千偈。大波若有十萬偈。諸龍天宮有千億萬偈。以其壽命長遠念力堅強故堪聞多說。人中壽命短促憶識力弱止有少許文字。若爾豈局在五時限現於八部耶

第三辨開合。問餘經曾無再說。何故波若諸部無量。答佛經無量。來漢地者蓋不足言。但今唯見波若多部未見餘經多耳。而今且論波若多部者。眾生入道要由波若。所以者何。一切凡夫未得道者皆由有所依著。波若正破眾生有所依著。故說無依著之法。波若是真實懺悔故。諸大乘經辨真實懺悔皆依般若。如普賢經雲。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大涅槃亦雲。若聞無作無受。王之重罪必得除滅。問諸經各說無所得法各滅重罪。雲何獨言諸經滅罪皆依波若。答諸大乘經雖並是無依無得。但波若多作無依無得之說正破眾生依得之病。餘經不爾。至如涅槃正明常無常。法華明會三歸一之法。華嚴廣明菩薩因果德行。不正辨無依無得。為是義故眾經說得道之與滅罪要須波若。是以般若有多部不同。取其大要。眾生常有依得之病。是以如來常說無依得法。如二夜經雲。佛從得道夜訖至泥洹夜常說波若。五時之與八部何足為多。問般若五時為五部。華嚴八會何故不為八部。八會既合為一部。五時何不合為一部。答通而為論皆得相類。今不爾者。華嚴八會此義則前後相成。如前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大小相海。此即淺深次第因果相成。故得合為一部。五時般若非是淺深次第前後相成。故各開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