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章 春江水暖(1 / 2)

這天下午,在西城經濟報編輯部每天的編前會上,記者提交的一個小稿子,引起了朱墨的興趣。

稿子隻有三四百字,是記者參加西城市科委召開的一次會議後寫成的。會議的主題是傳達貫徹《關於科學技術體製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出,我國將對科學技術體製進行堅決的有步驟的改革,以改革撥款製度、開拓技術市場為突破口,擴大研究機構的自主權,引導科技工作麵向經濟建設主戰場。

仔細揣摩,稿件中這些官方語言的背後,應該有著很大的信息量,可惜記者沒有去深挖。這樣的稿子,在西城經濟報麵對群雄爭霸的報業市場,正在積極探索新聞性、時效性、實用性、貼近性有機結合的背景下,麵臨著被“斃”的結果。

“趙總編,這個會議沒有市領導參加,我們沒有明天必須見報的剛性約束。而且,稿子裏隻是泛泛地介紹了一個委局召開會議的簡單經過,很空洞。西城這麼多科研單位,而且都是大院大所,貫徹這個決定,肯定已經有了相應的政策或行動,我們能不能對此做進一步的采訪,豐富這篇稿件的內容。”朱墨發言。

趙總編原本是靠在椅背上,抱著自己的雙臂,用一個很舒服的姿勢坐著,兩眼似睜似閉地聽每個值班編輯的報稿。

朱墨的發言,擾動了趙總編舒適的坐姿,他直起身子,略微想了一下後,點頭表示讚同:“可以。正好嘛。朱墨,你愛人不是就在曙光院工作嗎,你可以利用這個條件挖個好線索出來。咱們西城是科技大市,這個題材值得關注。”

曙光化工研究院隸屬於化學工業部,20世紀60年代在青海組建,由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的相關研究部室合並而成。20世紀80年代中期,曙光研究院從青海搬遷至西城。

說起曙光研究院的搬遷,還有一個讓研究院的職工至今都耿耿於懷的一件事。

當時,西城市委、市政府為曙光院的搬遷,提供了兩套選址方案。研究院負責搬遷考察工作的有關人員,在對這兩個選址進行實地探訪時發現,第一個方案的地址離西城火車站不遠,第二個方案的地址不僅遠離火車站,而且位置偏僻,處於還未開發的城市西南方向郊縣的邊緣。

到這兩個選址實地察看的時候,工作人員是坐著院裏的小轎車去的。

他們分兩次,均由西城火車站出發,然後將火車站到達兩個選址地點的行車裏程進行對比。雖然兩個地點都屬於城市郊區,但在地域遼闊的青海待久了,第一方案中明顯的交通優勢,加重了他們心裏的砝碼。

於是,他們的傾向性,成為研究院領導決策拍板的重要依據。

誰知,研究院全部搬遷完畢,職工們的工作和生活安定下來後,大家這才發現,這裏雖然離火車站不過五六公裏的行車路程,但從火車站到研究院,道路兩旁不僅是大片大片的莊稼地,而且一路都是上坡,有些路段坡度還相當大。

平日裏,職工們外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雖然研究院開通了到市區的通勤車,但是如果錯過了通勤車的時間,職工們還是要騎自行車到市區去辦事購物。

這樣一來,出門時雖然可以一路下坡,但回來時可就難受了,多數路段要弓著腰推著自行車爬坡的返程路,讓大家苦不堪言。再加上研究院周圍沒有中學,研究院職工子弟從小學升入初中後,也隻能到市區的學校就讀,孩子們每天上學的往返,也給職工們出了不小的難題。

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一些老職工經常還會開玩笑地質問當時前來考察選址的那幾個人:“你們舒舒服服地坐在小汽車裏,怎麼能發現這是一路爬坡呀。你們當時就應該用兩隻腳把這條路親自走一遍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