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十三章 名門之後(1 / 2)

張智的母親是銀城東南街小學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但她的家世可不一般。

母親名叫楊淑賢,有姐妹五人,除了老二定居在成都,其餘姐妹四個都住在銀城。每年春節回銀城,張智都要和朱墨到三個姨家去拜年。

跟張智的幾個姨見過幾次麵後,朱墨的腦子裏就老是盤旋著一個疑問。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她問張智:“你那幾個姨為啥長得不太像親姐妹呢?”

“是嗎?我怎麼沒看出來。”

“多明顯啊,看臉型還有身材,我覺得大姨和四姨是一個類型,二姨、小姨還有咱媽是一個類型。”

張智沒有對朱墨的分析作出回應。朱墨也就悻悻的沒再問過。

有一年過年,又去大姨家拜年。大姨家住的是平房,因為天冷,兩個老人年紀也大了,大姨的兒子就把一個灶口四周留有寬寬的灶台的大煤爐,搬到了大姨和大姨父的臥室裏,好讓他們一邊取暖,一邊在臥室裏就可以熬點粥什麼的,也不用大冷天的往屋外的廚房裏來回跑。

朱墨和張智來了,就被大姨和大姨父讓到了臥室裏,四個人圍坐在爐灶旁,伸手烤著火拉著家常。

大姨說:“年紀大了,覺少了,每天我跟你姨父淩晨兩三點就起床了。”

張智問:“大姨,那您和姨父這麼早起來都幹點啥呀?”

大姨說:“我圍著爐子烤火,看著熬點稀飯,你姨父人家每天要忙著寫書呐。”

張智問:“俺姨父寫的什麼書?”

大姨說:“紅樓夢。”

“啊?大姨父,真的嗎?”朱墨睜大眼睛看著姨父。

大姨父已經七十多歲,清瘦的麵容十分的平靜慈祥,給朱墨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老人退休前在銀城市文聯一直從事文字工作,他知道朱墨在西城日報當記者,就接著大姨的話說:“我是在寫紅樓夢。要說,這也是老生常談。大家不是都說,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而是高鶚續寫的。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到底有什麼不同,時間一長,就想自己試著寫寫後四十回。”

朱墨登時肅然起敬:“大姨父,原來您是個紅學家呀。”

“紅學家可談不上,就是喜歡。”說著,大姨父從藤椅上站起身來走到書桌前,拿過一摞稿紙給朱墨看,說是他擬寫的大綱。

朱墨一邊認真地翻看,一邊聽大姨父講他對後四十回情節和人物的構思和設想。朱墨真是打心裏覺得這個大姨父真的是了不起。

從大姨家回來,朱墨就和自己的公公婆婆說起了大姨父寫書的事,婆婆一聽,一下就來了興致。

“幾個姨你都見過了,成都二姨的照片你也看到過,朱墨你發現了沒有,我們姐妹幾個長得不像。”婆婆顯然有許多話終於有了機會跟朱墨講。

“嗯,好像,是。”朱墨裝作想了一會兒,故意吞吞吐吐地回答。

“那是因為我們姐妹幾個不是一個媽生的。”婆婆好像沒有想隱瞞什麼。

聽婆婆說這話,朱墨拿眼瞟了張智一下撇了撇嘴,那意思是說:怪不得那天你不答我話,原來是這種情況啊。

婆婆接著對朱墨說:“我們楊家祖輩上可是清末的頭品頂戴、兩廣巡撫,我爺爺家的老宅子楊氏莊園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府第,現在還保存的好好的,啥時候你們有時間讓張智帶你去看看。”

婆婆神情飛揚,邊說邊讓小姑子張婧到臥室,把一本銀城市的市誌拿給朱墨看。

市誌上寫著,楊氏莊園在距銀城市西部二十公裏外的東回村,占地麵積兩萬多平方米,分三區六路二十二個院落,建於清末,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古樸典雅,雄渾莊重。

婆婆看朱墨一臉敬重的樣子,就接著說道:“我們楊家的家訓有一條就是,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