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十五章 孤單來襲(1 / 2)

朱墨聯想起的那篇批評稿件,刊發在兩年前。

那是一年一度的夏收結束後,朱墨和電視台、電台的記者,跟隨市裏主管農業工作的郭副書記,到縣區調研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落實情況。

這天,在前往西城市山陽縣調研的途中,車剛進入山陽縣界,行駛在前麵的郭副書記乘坐的車輛突然減慢速度,停在了路邊。

郭副書記來西城工作還不到一年,之前,多年在省文化廳擔任領導,對農村工作接觸的不多。他的工作作風很務實,每次到基層調研,都會盡量利用一切機會,讓自己多熟悉和了解基層的情況。

車是郭副書記臨時讓停下的。

記者們都坐在後麵的一輛麵包車裏。看見前麵的車停了下來,他們這輛車的司機也跟著將車停在路邊。

已經進入伏天,上午快九點從市區出發的時候,空氣中就滿是潮濕與悶熱。幾個記者從車裏往外看,路邊都是大片大片的莊稼地,以為車停下來是有人要下車抽煙,就都一個個坐在車裏沒動,吹著空調,聊天的聊天,閉目養神的閉目養神,誰也沒再去注意車外的情況。

大概過了三四分鍾,車門從外麵打開了,郭副書記的秘書站在車門口:“郭書記請記者們下車。”

一個“請”字,讓車裏的人心裏一驚,哪敢怠慢,一個個慌忙走下車來,站定一看,郭副書記正沿著路邊的田埂,往莊稼地中間走去。不遠處,太陽底下,幾個帶著草帽的農民,有的彎著腰,有的蹲在地上,正侍弄著地裏的玉米苗。

幾個記者趕緊小跑著跟了上去。

“今年小麥收成咋樣啊?”郭副書記迎著一個正在幹農活的婦女走過去問道。

朱墨他們慌忙打開筆和本子,電視台那個扛攝像機的記者也連忙打開了鏡頭蓋。

“今年春上雨水少,收成跟去年差不多。”那個幹農活的婦女停下手來,直起身子,臉被太陽光刺得眯著眼答道。

“一季小麥種下來,家裏的收入跟去年比著咋樣啊?”

“給村裏交完,剩下的也跟去年差不多。”

“你了解不了解,現在國家為了減輕咱們農民的負擔,正在進行農業稅改革,按照今年的政策,你們應該交的少了,收入會增加不少。”

郭副書記和這個婦女說話的時候,周圍散散落落幹活的農民都圍攏過來看熱鬧。其中一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男人接過郭副書記的話說:“恁說的改革,俺們都沒有聽說過。”

“老鄉,你是哪個村的?”郭副書記把臉轉向說話的那個男人。

還沒等那男人回答,一個年輕一點的婦女指著那男人說:“別聽他的,他腦子有點問題。”插話的婦女一邊說,一邊還指了指自己的頭。

“你也是來地裏幹活的?”郭副書記問。

“我也是來幹活哩。”

“你還是婦女主任哩,你知道?”那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不服氣地懟了插話的那個婦女一句。

聽著眼前的對話,看著眼前的場景,地裏幹活的人沒人再吭聲回答問話,一個個隻是在旁邊站著,那架勢,又想看熱鬧,又可以隨時躲開似的。

一行人隨著郭副書記從莊稼地裏出來,回到停在路邊的車旁邊。這時,山陽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已迎接到此。

“看來,基層對改革政策的棚架現象是存在的,你們回去後,要立足政策的進一步宣傳和貫徹,從找問題入手,集中推出一組報道。”郭副書記對記者們說這些話的時候,山陽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也都在旁邊聽著。

郭副書記說完,大家重新回到車上。那天,朱墨他們跟隨郭副書記又到山陽縣城周邊的鄉鎮采訪了整整一天,回到家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鍾。

剛進家門幾分鍾,朱墨的手機響了。

“喂,你好,是朱記者吧?”

“是的,你是?”

“我是咱山陽縣石磨鄉的。我們現在在你們家屬院的大門口,我們想見見你,朱記者。”

一聽是石磨鄉,朱墨馬上想起就是今天在山陽縣采訪,車在半路上停下來的那個地方。

他們怎麼知道自己住在曙光院?這麼晚,他們來找自己有什麼事?朱墨腦子裏想著,出了家門來到家屬院門口。

路燈下,兩個看上去三四十歲模樣的男人見朱墨走過來,趕緊上前自我介紹。原來,他們是石磨鄉的書記和鄉長。

“是這樣,朱記者,郭副書記今天在鄉裏可能了解到一些情況,下午在縣裏開座談會的時候,我們都參加了。我們趕來找朱記者,就是想給你說說咱鄉裏的情況。”兩人中的一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