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二章(1 / 3)

整整三年時間,薛蟠都用在塑造新形象上。施粥修橋鋪路,惠及鄉裏,每月帶著母親和妹妹到寺裏齋戒為父祈福,甚至還在城外自家最大的莊子上辦了個小學堂,遠近親鄰皆可送學童免費在此附學。

雖隻是啟蒙教育,所學的不過十冊八冊,但在左近幾個村莊裏也是不得了的大事。

這年頭想要走科舉這條路說難也不難,不過是找個老師再讀懂四書,能胡謅幾首酸詩而已,秀才不敢想,運氣好的話混個童生還是可以的。

要是真能考中秀才,就可以去縣城裏官府辦的縣學讀書了,不但免除學費,每月還發糧發銀子。雖不多,至少夠活,苦上幾年,要是真能走了大運考上舉人,家裏就能一躍成為富裕人家書香門第了,不隻免賦稅免徭役,還能得到不少鄉紳資助。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可難就難在最開始的找老師買上頭了。現今雖是太平盛世,尋常百姓家不過混個溫飽而已,有富餘錢送孩子上學的家庭總歸是少數。再加上印刷技術落後,購買一本薄薄的三字經,所需的銀子足夠四口之家幾個月嚼用的。因此尋常百姓家想出個讀書人,基本是妄想。

退一萬步說,就算不指望那通天的路,誰又會不了解讀書識字的好處呢。沒本事科舉,會寫自己的名字能看得懂契約,至少也能在城裏找個不錯的差事做做,免去麵朝黃土被朝天的辛苦。

在薛蟠看來不過搭個小院子,一年百十來兩銀子的小事,在遠近鄉親的眼裏就是救子孫於水火的大好事,要不是他本人明確表示了不想活著時被人上供燒香,幾乎要被各家立上長生牌位了。連許多讀書人也對薛蟠教化鄉鄰的善舉大加讚賞,認為他做了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行善積德刷好感之餘,薛蟠對自己的品德也有很高的要求。原本父孝隻需要守二十七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三個月即可,但薛家門楣上的白幡卻實實在在的掛滿了三年。

家中三年無宴飲,不著華服,除了念佛經沒有任何娛樂,在一般人看來幾乎是難以想像的,偏偏薛蟠真的就做到了,連續三年都沒做出任何可供人指摘的逾禮之事。

一時之間,他成為了金陵城中孝子的典範,乖孩子的代表人物,被大家所讚頌。

在金陵隻要一提起薛家大爺,大家隻會想到大房的大孝子大善人薛蟠,好像薛家其他七房都沒爺們似的。提起他的善舉,就沒有不豎大拇指的。連薛蟠早年間為害一方鐵證如山的事例,都被扭曲成了年少無知,小兒淘氣,被人一笑置之。

而且薛蟠作事周全,凡是被他得罪的人家,他都挨個登門道歉補償,銀子賠的足足的,弄得知情的人家反倒可惜起早前沒被薛大爺禍害過,否則現在至少可以多置辦個院子了。

如此種種,薛蟠利用三年孝期為自己套上了層層光環,丟掉呆霸王的雅號,成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金陵模範青年。

大家對他的喜愛都如實反應在薛家新年前除孝這一天,原本娘仨隻想重新粉刷一下房屋,再放掛鞭請兩班小戲子,開個三十幾桌款待上門的本家人也就完了,他們孤兒寡母的,很沒必要大操大辦。

哪成想除孝當天不隻薛家七房全部到齊,金陵幾乎有些臉麵的人家都登門道賀來了,連知府大人都派人送了份賀禮過來。三十幾桌於是變成了流水席,要不是薛家七房當家人一起上陣幫忙調配食材招待客人,薛蟠再能幹也隻有傻眼的份。

金陵人好生抒發了一番對孝子的愛戴,本以為過了今日,金陵又會多個日行一善的鄉紳,富貴閑人,哪成想過了正月又被薛蟠拋出的炸彈炸的暈頭轉向。薛大爺居然報名參加縣試,這實在太挑戰人們的承受能力了,壞孩子遭逢巨變悔過自身變成好孩子,一般人還能接受,但一躍成為炫富的學霸,就難免讓人心情複雜了。而且他家不是商籍嗎,怎麼能參加科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