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063章 鬼節(中)(1 / 2)

我在想,倘若他們仨有人回來了,那就算了,要是一個人都沒回來,過完鬼節我和老四就去一趟白鵝鎮,看看他們爺仨在那邊如今都在整些啥。”

“別哪又整出些幺蛾子來,到時候牽連咱整個老楊家!”

楊若晴第一個響應:“爹,到時候帶上我,我還沒去過白鵝鎮呢,也去那裏瞅瞅鵝群。”

……

轉眼就到了鬼節。

鬼節,齊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三元’大節中的‘中元節’。

中元節的法來源於道家。

道家的諸神中贏三官大帝’,分別為官,地官,水官。

官在正月十五上元節賜福人間,地官於農曆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在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民間的法是每年中元節鬼門關大開,有主的鬼回家去享受供奉,無主的孤魂野鬼也會上來人間流蕩,徘徊各處看不能撿漏撿缺。

道士們會在這一講誦讀經文,為地官慶賀誕辰,為眾鬼超度,為祖先求冥福,請求地官赦免罪過。

其中流傳最經典的故事邊是‘目連救母’的傳。

目連是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母親生前有罪孽致死後墮入餓鬼道受苦受難。

目連仗著自己是佛祖的弟子,有神通,便想用法力助他母親度難,結果,喂食到其母嘴邊的飯根本就不能入口,全化為火焰,燒得她母親慘叫連連,痛不欲生,目連是孝子,自然也是悲痛自責。

後求助於師傅釋迦牟尼,得其點化,欲救其母必先化解其罪孽。

於是目連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百味珍饈果品來供養十方眾僧,禮遇無數孤魂野鬼,積下廣大功德,漸漸濟度了他的母親,讓他母親得以解脫去往輪回。

所以七月十五中元節又不同於單一祭祀祖先的清明節,中元節還要為各方孤魂野鬼準備吃食。

所以每年的中元節對於像楊華忠他們這樣的莊戶人家來,那是僅次於除夕的隆重節日,不敢有絲毫怠慢。

楊華忠提前就準備好了祭祀要用到的東西,孫氏一大早就開始煮供品,兩口子忙得熱火朝。

譚氏和楊華梅也過來跟他們一塊兒過節。

譚氏坐在堂屋悠閑的喝著茶,聽著楊華忠在那裏用木印敲打紙錢,楊華梅則坐在一旁手裏拿著錫箔紙折元寶,一隻隻元寶折得跟船似的擺在一塊兒。

楊華忠在草紙上敲打出一排排代表銅板的圓印後,開始裝在紙袋子裏。

每一封紙袋裏都放著相同份額的紙錢,元寶,最後用米糊封口。

他在提筆,毛筆尖沾了墨在紙袋子上一個字一個字,緩緩寫下這封紙袋將要捎給哪位祖先,他(她)的名諱,死忌……

與此同時,一牆之隔的駱家堂屋裏,駱鐵匠也正帶著駱寶寶在做同樣的事情。

楊若晴和王翠蓮婆媳倆一個負責煮供品,另一個則把剛調好的米糊端來堂屋,幫他們一塊兒給紙袋子封口。

駱鐵匠不識字,紙袋子上的字都是叫駱寶寶來寫,他念。

爺孫兩個配合默契,駱寶寶秀氣又內斂鋒芒的字在紙袋子上一筆一劃,工整俊逸。

楊若晴側首打量著這一隻隻裝得鼓鼓囊囊的紙袋子,突然想到了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