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章 劉虞的想法(1 / 2)

公孫續沒有想到,父親公孫瓚等來了孟益的大軍,就在兩個人商量如何掃滅叛軍和那些烏桓大人之時,居然等來了一封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書信。

這封書信是幽州牧劉虞派出十幾名親隨給他們發過來的,竟然要求孟益和公孫瓚兩個人暫停和烏丸人的衝突,並讓那十幾名親隨對孟益和公孫瓚的調兵進行監督。

幽州牧劉虞是什麼人,公孫續在這一段時間裏麵結合著後世的一些曆史,他對劉虞也是有了一些了解。

劉虞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擔任過光祿勳,父親擔任過丹陽太守,都是高官,據說他們家還是東海恭王劉強(劉秀的長子,做過太子)的後人。

絕對算得上是皇族了,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眼中,劉虞的出身也好,身份也罷,比大耳賊劉備那是名正言順了很多。

劉虞早年便被舉為孝廉,後來擔任幽州刺史,和北戎(烏丸、鮮卑等族)打過交道,外交、政治手段頗為高明,把幽州最棘手的民族矛盾處理得很好。

中平元年(實際上把中平元年稱為光和七年更為合理),張角的黃巾軍造反,冀州的安平、甘陵兩地最先響應,劉虞在危難時刻被授為甘陵相(甘陵就是清河),安撫當地百姓,肅清黃巾餘黨,小有政績,被升為宗正。

在張純和丘力居等人作亂之後,朝廷立刻就想到了曾經在幽州有過豐富外交能力的劉虞,於是在這個時候,朝廷把劉虞調到了幽州,並讓個劉虞擔任了幽州牧。

劉虞抵達幽州後,應該正逢公孫瓚大破叛軍,他想借著軍事勝利向叛軍提出和平條件,也就是,隻要烏丸交出漢人張純,和平就能到來。

在這個時候,無論朝廷裏麵的重臣也好,還是能臣也罷,他們都不想在這樣的一個時候和北戎那邊重新開啟戰事。

大漢王朝這段時間已經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能夠和平地解決幽州這邊和北戎人的爭端,哪怕是漢朝付出一些損失也在所不惜。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劉虞必須要讓孟益和公孫瓚兩個人暫停和烏丸人的衝突。

劉虞的想法是按照高層的意願來的,這個時候天下不穩,如果再和烏丸鮮卑那邊發生劇烈的衝突,對於大漢朝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作亂的主要人是張純,丘立居無非就是一個從犯,把張純從烏丸人手中要回來,不但顯示出來了大漢朝的天威浩蕩,更是顯露出來大漢朝的實力。

至於把丘立居放回給烏丸那邊,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因為丘立居是最早叛變投降漢朝的烏桓大人,烏丸那邊的烏桓人對於接受丘立居相當難,丘立居想要在烏丸那邊立足,就會和難林以及其他幾個大部族產生利益糾葛。

經常和烏丸人打交道的劉虞心中有數,把丘立居放回去,烏丸那邊哪怕是有進攻大漢朝的想法,也會因為丘立居的回歸而推遲一段時間。

幽州這邊地廣人稀,對烏丸方麵用懷柔的政策,再加上孟益大軍和公孫瓚大軍的軍事威壓,甚至能夠招撫很多烏丸人。

烏丸人能騎善射,是天生的騎兵坯子,哪怕隻教化出來個一萬,或者五千個騎兵,對於大漢朝絕對是一樁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