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三十五章 籌備(2 / 2)

西漢中後期以後,鐵匠們發明了“炒鋼”技術。即將生鐵加熱到攝氏一千二百度時,撒入礦石粉,並不斷攪拌,使生鐵的含碳量降低(碳氧化)而成鋼。這是一種製鋼簡便快捷的工藝。

炒鋼時,如果火候掌握不好,炒過了火,鋼的含碳量就會偏低,炒鋼便炒成了熟鐵。後來,工匠們發現,加入生鐵,即可彌補這一缺陷。這就導致一種新的煉鋼技術——灌鋼法的產生。

公孫續還從工匠當中聽說,此時漢朝最好的高爐應該是在河南,那煉爐爐高大約有四五米,容積約為並不是很大,日產量並沒有太多,和後世的大鋼廠相比,就是那種大型的作坊產業。

此時的鋼鐵冶煉,還經常會出現一些失敗的情形,十爐鋼鐵出產之中,至少會有兩三爐出現問題,達不到想要的標準。

不過呢!在這個時候,冶鑄也有一套完整的生產設備,有藏鐵坑、配料池、鑄鐵坑、淬火坑等,僅其冶鑄爐就有煉爐、排爐、反射爐和鍛爐(炒鋼爐);而且有了選礦、配料、入爐、熔鐵、出鐵、鑄造鍛打等工序之分,冶煉技術已經是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個時代的煉鋼和中國近代的那種土法煉鋼有些相似,用的都是一樣的工序,簡單快捷。

公孫續最為清楚,之所以漢代的煉鋼不夠發達,絕對是因為高爐的高度不夠,建築設計方麵不合理,隻要他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在龍首山這邊,鋼鐵的產量絕對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把龍首山十裏左右的那個煉鋼爐收拾一番之後,公孫續並沒有選擇用這個煉鋼爐來煉鋼,而是指揮著手下的工匠對整個煉鋼爐進行了一番改造,直接給改造成磚廠了。

公孫續心中清楚,如果龍首山這邊的煉鋼產業發達,或者說是能夠出產好的鋼鐵,這煉鋼爐是絕對不會輕易被廢棄掉的。

廢棄這個煉鋼爐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應該是這個煉鋼爐沒有太大的價值,哪怕是出來鋼鐵,廢的鋼鐵也會相當多,甚至能夠達到入不敷出。

好飯不怕晚,眼見著就要進入冬天了,煉鋼的事情在當年已經無法進行,他不如先把這個地方的煉鋼爐變成磚窯,先弄出一些有用的紅磚來用。

用燒製出來的磚在開春的時候搭建一座全新構架,全新高度的高爐,到時候才有可能煉製出來好的鋼材,才能夠讓襄平這邊不缺少鋼鐵。

公孫續在前世的時候是房地產商,名下更是有著幾家大型的磚廠。

雖然公孫續對於磚廠的經營並不太在意,但是,燒磚的流程和方法他卻是知道的,畢竟下麵人做這種事情是要和他彙報的。

首先製磚的材料……土,要與眾不同,不能隨隨便便找個地方挖點土就脫坯燒磚。

燒磚的土不能太粘,要有一定的沙粒在裏麵。

襄平附近很多地方的土都具備這個條件,在這邊燒磚相對會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