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6章 家的變遷史(2 / 3)

當時家在她概念中就是花錢租來睡覺的地方,尚處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低級層次,還沒達到愛與歸屬感的高度。

人在掙紮求存時,是無暇他想的。

舒楝充分理解那時粗糙生活的自己,一沒時間,二沒金錢,想精致也精致不起來。為了在大城市立足,為了打拚事業,她拿出拚命三郎的勁頭,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理想主義光輝的照耀下,不以為苦反以為樂。

記者和文人一樣,都需要點氣節,這點陶淵明做得特別酷,不為五鬥米折腰,他辭官回家務農時寫的《歸田園居》,其中的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舒楝特別喜歡,也一直奉為圭臬,哪怕在現實中經曆了一番寒徹骨,有富貴於我如浮雲的年少輕狂,櫛風沐雨後消失無蹤,她依然堅守住了底線,不出賣良心,不違背本意。

美中不足的是,道德、操守、良心似乎跟錢天生不合,舒楝在報社當記者的那段日子窮的叮當響,雖說她的出稿量不算少,可沒有額外的進項,單憑杯水車薪的稿費,根本租不起像樣的房子。

她就跟城際盲流似的,從城西竄到城東,從一所便宜的房子搬到另一所便宜的房子。她住過地下室、八個人擠的拚租房、巴掌大的亭子間……

舒楝不怕吃苦,怕搬家,被迫走人的情況層出不窮,什麼房東收房自用、突然發神經漲房租、室友要和男友雙宿雙*飛……

馬不停蹄地換房子苦不堪言,當記者就夠奔波了,如果大後方再不穩定,那可真就沒戲唱了。報社同事看她見天兒跟三毛流浪記似的,上班上得尖嘴猴腮,心中大為同情,就給她介紹了一住處,老公房,住的都是拆遷戶。

據同事講,房子老了點,但勝在地段好,交通便利,周邊生活設施也齊全,更錦上添花的是,替舒楝介紹的這處是政府回收房,交給物業托管,租住的話,隻要定期交租,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都不用管,也不用擔心被房東趕出來流離失所。

舒楝一聽那敢情好,轉念一想,這種條件的房子租金肯定不便宜,隻好攤手做遺憾狀:“姐,我掙的那三瓜倆棗你還不清楚,這房子我租的起嗎?”

“租金不貴,房子也沒多好,一室戶,有個熟人在那家物業做客服,我讓她先別把房子的出租信息掛房屋中介,給你留著”

這位女同事懷孕了,挺著肚子坐班,舒楝替了她不少活,給舒楝找房子,也就一順水人情。

現成的便宜,舒楝也不推辭,簽租房合同帶搬家請了一天假搞定。

二十來年的老房子,也不期待它能好到哪兒去,不就圖個事少穩定麼,舒楝簡單添了幾件生活必需的家具和小電器,就安營紮寨不動地了,一住就是五年。

這五年發生了很多事,舒楝為了理想撞的頭破血流,黯然從報社辭職,又摸爬滾打換了幾份工作,老房子陪伴她度過了這段兵荒馬亂的歲月。

後來進了城投集團,隨著職位的晉升,工資也水漲船高,她把中二時期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心態收好,譏諷自己,偉人的名言可不是為了標識叛逆這麼膚淺。你以為你是誰,美國隊長麼?你丫的就老老實實工作賺錢,免得待在老家的親媽為你擔驚受怕之餘,還要操心你的溫飽,眼巴巴等著你啃老。

工作了這麼多年,加上運用手上的人脈和資源接私活的收入,舒楝的積蓄買一套小麵積的單身公寓完全沒問題,可她一直沒挪窩,延續艱苦奮鬥的生活方式。房間裏除了一張木床和衣櫃連沙發都沒有,電視機和冰箱還是二十世紀初產物,沒有空調,夏天吹風扇冬天喝熱水。

舒楝在老房子住得絕對稱不上舒坦,主要圖方便,除了租金,物業費這啊那啊都不用管,她也就晚上回來睡個覺,餓了,小區門口有大排檔,24小時便利店,非常的煙火人間。

在家徒四壁的老房子住習慣了,舒楝逐漸養出了浪子習氣,文藝點的說法是灑脫不羈愛自由,大白話就是沒心沒肺,以方女士來看,閨女這是提早過上了老光棍的生活。所以隔三差五地催舒楝找對象,就怕她一條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