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十六章 論司馬光砸缸(2 / 2)

這個故事被很多人惡搞,說曆史上記載了司馬光雖然砸缸救友十分的英勇,但他的這位“友人”落入缸中也可能是司馬光一手安排的。

那麼問題來了,年僅七歲的司馬光到底是急中生智在友人落入缸中的一瞬間想出救人的辦法,並且英勇的砸破水缸救出友人呢?還是早早的導演了這一出好戲,然後按照劇本發展的那樣破缸救人,從而為自己博得大好名聲呢?萬毅就開始分析——

據《宋史》記載,司馬光在七歲的時候就穩重如大人,並在當時酷愛《左氏春秋》一書,看書看到廢寢忘食、不知冷暖的地步。可見《左氏春秋》這本書對童年的司馬光的影響十分巨大,可以說是司馬光的啟蒙教材。那麼司馬光從《左氏春秋》中學到的到底是智慧還是陰謀呢?

《左氏春秋》全稱《春秋左氏傳》,此書具有鮮明的政治與道德傾向。其觀念較接近於儒家,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同時作者在書中要求擔負有領導國家責任的統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從整個統治集團和他們所擁有的國家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

萬毅認為,《左氏春秋》這樣一本具有鮮明儒家主意精神的書籍不太可能主導年僅七歲的司馬光成為一個陰謀家,卻可以讓當時的司馬光擁有“砸缸救人”的急智!

萬毅講到這裏,一名戴著黑框眼鏡的男生起身質疑道:“萬毅老師,我也認為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中卻存在一個很大的疑點!故事記載,一小孩不慎落入水缸之中,周圍的孩子紛紛害怕的四散而逃,隻有司馬光表現的沉著冷靜。我認為一個年僅七歲的小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保持冷靜需要一定的勇氣,能拿起大石砸破巨缸更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而司馬光一個讀書讀到廢寢忘食的書呆子何來這種勇氣?”頓了頓,又道:“因此,我覺得從故事分析,可以認為司馬光老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所以小孩落水之時,他可以不慌不忙。然後,再拿起一旁早就準備好的石頭砸破大缸!”

萬毅示意他先請坐,然後說道:“這位同學,你這麼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在‘七歲的孩子,尤其還是像司馬光這樣的書呆子是不敢砸缸的’這一前提條件之下,而且當時一起玩耍的同伴們都四散而逃也證明了你的觀點。不過書呆子司馬光到底是不是一個書呆子?到底有沒有具備這種‘搬石砸缸’的勇氣呢?”

然後,萬毅又講了另一則故事:

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出任利州轉運使。十三歲的司馬光隨父親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一行人在棧道上遇著一條巨蟒,司馬光沉著冷靜地手持利劍,紮進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下邊。

故事講完,萬毅總結道:“這則故事雖然沒有如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樣被世人廣為流傳,卻也能證明司馬光其人不僅能文,而且亦善武!他做出砸缸的壯舉也在情理之中。”

那位戴黑框眼鏡的學生聽了萬毅的分析後,似乎還想說什麼,但隻是張了張嘴,最終卻沒有開口。

萬毅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想法,笑著說道:“那麼這個‘司馬光刺巨蟒’的故事就作為今天的課後作業,請大家回去之後查找文獻資料,對這個故事進行分析,並寫出自己的看法。接下來我們繼續下麵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