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四百二十三 猜測(3)(1 / 2)

達拉宮衛華知道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但是說起布史衛華並不了解,也不明白布達拉宮在藏傳佛教曆史中的地位。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在我國西藏、內蒙古等地區流行的一種宗教,是公元七世紀密教傳入西藏以後,攙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苯教”形成的一種宗教,為了區別於一般的佛教,被稱為喇嘛教。

藏傳佛教開始於七世紀中葉。當時的西藏鬆讚幹布藏王,在他的兩個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毗俱~,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響下~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持鬆德讚迎請蓮華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來盛行的笨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揚。蓮華生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並請譯師從梵文翻譯大批佛典,同時也從漢文翻譯一些佛經。據登嘎爾目錄布敦認為是持鬆德讚王府所編,當時譯出的大小顯密經律論有七百三十八種,從漢文轉譯的三十二種,故當時佛教流傳是很興盛的。但在九世紀中葉,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壞,即所謂朗達瑪滅法,曾有一段時間(842-978)佛教沉寂了。後來由原西康地區再度傳入,西藏佛教又得複蘇。十一世紀時有孟加拉佛教大師阿底峽入藏,公元一零四二年又開始大弘佛法,同時藏族比丘仁欽桑波,寶賢等翻譯了很多的經論。西藏史上稱朗達瑪滅法之前為前弘期,之後重興的佛教為後弘期。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製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曆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製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製度在吐蕃赤祖德讚讚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一九五九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了這種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

藏傳佛教進入各個教派形成時期是十一世紀中期以後,相繼湧現噶當、薩迦、寧瑪、噶舉、格魯、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教派。有較大影響力並流傳至今是當、薩迦、寧瑪、噶舉、格魯五個教派,其它的教派由於勢力的微薄,已漸漸在曆史的舞台上隱退。

當派創建於一零五六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在當派傳承中,形成了三個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誡派,並各有自己所依的典藉和教義。十三世紀晚期,一位名叫.丹惹遲的當教典派僧人,把當派的納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譯佛經編訂成《甘珠爾》、《丹珠爾》。這就是在佛教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經》最早的編本。當派由於教理係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源於噶當派。十五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噶當派從此在藏區隱滅。

薩迦派:薩迦,藏語意為灰白土,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創始於一零七三年,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流兩支傳承。薩迦派不禁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僧人戴紅色、蓮花狀僧冠,穿著紅色袈裟。十三世紀中,薩迦派發展成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有過著名的“薩迦五祖”。其中,薩迦四祖薩班兗堅讚,於一二四七年率西藏各個封建勢力歸順蒙古。薩班去世後,薩迦五祖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極大的恩寵,被封為“國師”、“帝師”、“大寶法王”,並奉命創製了“八思巴文”。這種蒙古新文字,流通蒙古全境,促進了蒙古的社會、文化進步。薩迦派教義是屬於“時輪金剛法”和“金剛持法”的體係傳承。時輪金剛法至今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薩迦派於一五五零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設立了德格印經院,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刻印藏傳佛教經書、曆法和醫學等千多種典籍,對保護和弘揚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寧瑪派(紅教):寧瑪派即舊教派。它的名稱含有“古”、“舊”兩種意思。就古義而言,這一派自稱他們的教法是由蓮花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