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章 成了孩子王(1 / 3)

第二章 成了孩子王(本章免費)

看趙興還在猶豫,程同驕傲地誇耀說:“這裏千裏大山,人煙罕至。附近幾座山裏,數我程家坳的村落最大,丁口最多……”

——這還大?趙興肚裏禁不住鄙夷:這個20餘戶、100多人的村落也算大了?他還沒看過千萬人口的城市呢。

程同不知道趙興心裏在臧否,他繼續說:“我程姓一族來自江夏程氏,那可是江夏有數的大族,跟山裏那些蠻人沒法比。

想當初,我元祖跟開國皇帝打江山(當然,是作為小卒衝殺的),這裏還是一片胡人聚居。後來,元祖年老,得太祖恩賜卸職返鄉,不想卻不被江夏程族所認,元祖一氣之下,赤手空拳來到這裏,一手一腳打下了這片山林……”

程同的說話其實多有誇張,但他話裏透露出的信息卻讓趙興很不解——什麼時候,胡人都到長江邊上牧馬了?

元祖父的意思是六世祖,程同的元祖曾在疆場上廝殺過,算得上膽大心狠,見多識廣,他依靠自己的凶狠,當年很容易在山區站穩腳跟,經過元祖父、玄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己,先後六代人的努力,近兩甲子的繁衍,便形成了程家坳這個自然村。

由於程族的強勢,依附程家坳聚居的外姓人,多成了程族雇工或程族女婿一族,他們最終隻能通過聯姻獲得程族認可的居住權,除此之外,通過百餘年聯姻,使程姓與周圍數個自然村建立了枝枝蔓蔓的聯係,也使程族成為千裏大山的當然強者。

程同敘述完程族的勢力,接著用溫和的語氣,再次勸告:“客若無心飄零,但安居於此!想我程家坳雖小,養活先生不成問題!”

還能怎樣?趙興學著電視裏的模樣一拱手:“如此,叨擾了!”

趙興的回答方式讓程同一愣,但他卻沒把驚愕變現出來。

有趙興的寨子,最先的變化是醫療條件的改善。

宋代醫療條件極為惡劣,即使身為皇帝,其所生的孩子仍有70%活不到成年。但對於現代人來說,育兒知識已被電視節目磨出老繭……

趙興的治療方法是——一碗骨頭湯!

補鈣補營養呀!立竿見影。

除此之外,在趙興的大力提倡下,嬰幼兒的居住狀況也立即得以改善。趙興的要求是:通風,改善光照條件,讓小孩多進行戶外光曬。

當然,中國南方曆來宗族勢力頑固,趙興知道程家坳的來曆後,他沒興趣挑戰千年傳統,所以在做事時,小心謹慎地不幹涉程同行使族權,這種小心令程同極為滿意,也是程姓山民迅速認可了他的存在。

在程家坳這麼一個荒僻山村,哪怕是“一招鮮”的醫生也會獲得很高地位。而趙興幾次出手,卻讓村裏小孩患病率直線下降,於是,走街串巷的郎中不再受山民歡迎,代之以趙興地位的逐步提高。使得這個冬季趙興一直處在繁忙狀態,在忙碌中迎來了又一年正旦(春節)。

趙興的第二次出手,就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節。

此前,他一直靠村民的無償供養而生活。鄉人能有多少積蓄,臨近春節了,程家坳這個20餘戶、100多人的村落,被他這閑人拖累導致儲糧耗盡。

在這種情況下,趙興召集了村裏的孩子,把自己的野外生存知識教給他們,並教孩子們改良捕獵工具,製作捕獵網、陷阱、活套,探查野獸的蹤跡……

結果,孩子們大獲而歸,村民們得到溫飽。趙興也由此成了孩子王。

趙興的第三次出手是在清明。

這一天,大人們都下地耕作,百無聊賴的趙興跟孩子們閑聊,聽到孩子們說起當日是“清明”,他隨手在地上寫下“清明”兩個字,並念了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順便還給孩子們聊了“24節氣”諺語——比如:“清明時節,種瓜種豆”、“驚蟄地氣通,農夫閑轉忙”等等。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教師都講究“書讀百遍,其意自明”,即要求學生們通過死記硬背,采用攝影式記憶來學習。而趙興的講課生動別致,他從“清明”的偏旁部首、字詞架構講起——也就是複述小學識字過程……可這時代孩子們哪見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