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風險(下)(1 / 2)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風險(下)

詞曲悠悠,她們發音完全采用的是宋語,這種毫無語言障礙的歌謠,讓趙興聽得如癡如醉。

樂聲暫停,樸寅光一揮折扇,唱起了《大同江詩》: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單弦邦邦的聲響充滿了滄桑古樸,歌聲中,趙興看樸寅光的行為似乎是在看一部日本戰國時代的電影,他的一舉一動活像是一名日本武士在唱俳句。

然而,他為什麼感到靈魂跳動?

樸寅光那悠長的拖腔,一聲聲,仿佛敲打在趙興的基因烙印上,讓他的靈魂陣陣顫抖……

這就是渤海歌樂,就是趙興在日本看到的、日本人稱為“唐樂”的東西。這確實是一種漢唐時代的習俗,樸寅光伴隨著渤海樂唱詩,是邀趙興對舞的一種禮節。他現在的動作很接近日本現在的“能樂”。

漢唐時代的史書中,多次記載了這種禮俗,比如讓徐州與劉備的徐州牧陶潛起舞,邀請別人與之共舞……這種禮節經過隨後的五胡亂華時代,被摧殘的隻能在中國幽冀一帶能夠見到,而這片地區正是後來的渤海國,這種樂曲流傳到高麗、日本,則被叫做“渤海樂”。

趙興在古代禮節上純粹是一片白紙,他看著樸寅光在堂下不停的做出邀請姿態,隻是呆呆發愣,幸好闖入一個形似瘋狂的人,讓他轉移了視線。

這是一個瘋子。

“他在哪裏,學士的門生在哪裏?”一個光著頭,一隻腳穿鞋,一隻腳隻套了一件足衣(古代襪子)的人闖進來,一見趙興,這個場中的唯一外人,他立刻拉起趙興的手,熟絡的說:“你可來了,打算看看金剛山嗎……學士那年本來會出使我高麗,可惜天朝上下不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的,難道我高麗小邦能囚禁學士嗎,我厚待還唯恐不及呢……學士沒來成,托我高麗使節送來一首詩,詩中有‘願生高麗國,一見金剛山’——你可願住我高麗國,天天看見金剛山?”

蘇軾出使的消息傳出後,孫覺曾做詩《聞朝議以子瞻使高麗》,詩曰:“文章異域有知音,鴨綠參差一醉吟。穎士聲名動中國,樂天辭筆過雞林……”

秦觀隨即附詩曰:“學士風流異域傳,幾航雲海使南天。不因名動五千裏,豈見文高二百年。貢外別題求妙劄,錦中翻樣織新篇。淹留卻恨鵷行舊,不得飛觴駐蹕前。”

然而,蘇軾最終未能成行。

闖進來的這瘋子是誰?怎麼如此熱情?

樸寅光卻不覺得這個闖進來的人瘋癲,他用叩頭的姿勢趴在地上,俯首麵朝地板,用竊竊私語的調門提醒:“此乃我朝太子……賢侄來的消息,我剛通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