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歎息的鍾聲(1 / 3)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歎息的鍾聲

黃大趕緊從桌上拿出幾根長長短短的管子,遞給趙興:“大官人,降魔變倒是造出來了,可你說的那種火藥不行,光有聲響,噴出的鐵丸打不遠,或者根本噴不出鐵丸,光是冒火煙?”

“怎麼可能?”趙興在桌上尋找著,他發現目標,趕忙抓起桌上的一本書,又問:“你上麵的配方是按《武經總要》上麵記載的配的……難道是各種配藥不純?”

“大官人,《武經七書》上記載的幾種配方我們都試了,二十多種配料,我們反複驗看過,你曾說度量衡過大的問題,我們也已經改了,現在稱重的天枰、已可以稱出大官人所說的‘半克’、‘十分之一克’的量,可結果還是這樣——這東西光發煙發火,但沒有大官人所說的那種爆炸效果。”

“不可能,書上麵有三種火藥配方:‘火球火藥方’、‘蒺藜火球火藥方’、‘毒藥煙球火藥方’。毒性的先不提——巴豆怎麼也摻入火藥了?爆炸的,先撿爆炸的試試,你給我現場配‘蒺藜火球火藥方’,配方是:硝、硫、鬆脂、黃丹、砒黃、桐油、炭……你還是別配了吧,這玩意確實不能爆炸。”

趙興呆呆地望著桌上攤的一堆藥物,他百思不得其解:“不可能,明明說這是火藥的始祖……對了,一字之差,一字之差啊!我又被蒙騙了,這是‘火’藥而不是‘炸’藥。‘火藥’與‘炸藥’,兩回事啊。”

趙興這時已隱約明白,這個配方多達二十多項材料,材料純度、摻和比例……中間出問題的機會太多,即使嚴把質量關,這種比例也隻能使整個化學反應產生的膨脹比不夠,當然不會有爆炸效果。

所以它隻是“著火燃燒藥”,簡稱“火藥”,絕不是炸藥。

白白浪費了我這麼長時間,趙興現在深恨自己手頭沒有一個《物理化學手冊》,否則的話,查一查化合物的墒值、焓值,就能通過數學計算測出這化學反應的膨脹比……

那會讓自己少走多少彎路。

“改,我記得最佳配方是硝七成五,硫與木炭的比例,一個是一成五,另一個是一成,你們比例顛換試兩次就能出來。

還有,要把火藥顆粒化,讓我想想……應該是將配好的炸藥弄濕,弄成塊狀,然後塞入羊皮袋中,通過旋轉羊皮袋粉碎,然後就成了顆粒。

接著,下一步要定量分裝,要以每克為基數,測定多少粒火藥能把多大的鐵丸推送出多遠,要有標準,我需要精確的數字……”趙興懊惱地說。

黃大連連點頭,五名年輕人中,有人已開始拿筆記錄趙興剛才說的話。那五名以色列人見狀,也拿出了筆記錄,趙興想了想,又叮嚀:“這五位一賜樂業新人識文斷字,他們跟著你們,記錄你們的實驗……回頭我寫一份安全手冊,把該注意的事項都寫上,你們照手冊上說的辦,這五名新人就負責記錄你們的實驗。”

聽說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黃大稍稍緩和了一下敵對的態度,他衝對方點點頭,又從桌上拿出了幾支箭,說:“大官人,這是照《武經總要》上的火藥箭作出的,你看……”

趙興掃了一眼,嗤笑說:“不用看了,我知道它不能用——箭杆上包著一個大藥包,導致重心不穩,射出去的箭發飄,甚至射不出去。而且這樣用絹布包火藥,運輸中難免磕磕碰碰,一旦火藥泄露,真正使用的時候就是一場災難——火藥汙染了箭杆,士兵有可能在點火的時候燒傷了自己,打不著敵人,反引起城頭混亂。”

黃大點點頭:“既然大官人知道了,我就不說了……重心,這個詞用的好……大官人請看,這是我們改進的箭,箭杆是個空心筒,越到尾部越粗,這樣的箭射出去,尾部噴火,射的極遠。”

“還可以改進,既然這種火藥有噴射作用,你們就把這個箭杆做成兩截,前半截裝我說的那種新火藥,再混裝一點鐵砂進去。到時,前端爆炸,效果會更好。”

黃大接著指指桌上的一個大櫃子,苦笑著說:“大官人,這就是根據《武經總要》上所畫的圖製作的火油櫃,可是……”

“也不實用!”趙興掃了一眼那猛火櫃,跟著苦笑起來。

這火油櫃是一個方形的大木箱,上麵裝著一個銅製的噴火龍頭,樣子夠威猛,但分量死沉死沉的。這種分量兩個人抬不動,所以不可能抬著它上戰場,隻能固定擺在城頭用來守城。但如果它真能擔任守城責任還則罷了,遺憾的是,它經常替敵人破城。

這個大櫃子沒有增壓裝置,所以想要它噴火,隻能在箱體外進行燒烤,然後用高溫引發櫃體內的猛火油膨脹,從而噴出火龍。用這種方式噴火,櫃體外部升溫很慢,敵人開始攻城,噴火嘴不見得起作用,等敵人退下,火勢噴湧的熄不滅。且櫃體外溫度很高,一旦失去控製,油櫃可能爆炸,反而傷了守城士兵。

由於沒有增壓裝置,這樣的猛火油櫃噴出的火龍並不會太遠,反而櫃體周圍熱浪滾滾,讓守城士兵不敢靠近……所以,確切的說:它是敵人的武器。

“整個《武經七書》不應該全記錄著這些廢物吧”,趙興搖頭歎息著說:“至少它記載的三弓床弩、攻城車等,這些確實有用……”

焦觸苦笑一聲:“大官人,攻城車體積龐大,我們這裏擺設不下,所以沒有試製……可大官人要攻城車幹啥?我們去攻打那個城池?”

“嗷嗷嗷——”趙興看著那本《武經七書》,煩悶地吼了起來。

難怪《武經七書》不采取保密措施,原來,裏頭很多武器是蒙人的。或許軍器監另有秘法……

趙興不禁又想起一個流傳很久的爭論。據說宋代是研究陣法最鼎盛的時代,研究出數百種陣式,以抵抗遊牧騎兵。比如宋太宗在位期間禦製“平戎萬全陣”。但那些陣法經過實戰檢驗,其效果還不如“沒有陣法”。最變態的例子就是“平戎萬全陣”,該陣法需要十五萬人才能擺開,而實戰效果是:百戰百敗,毫無例外!

想想奧運會的團體操項目,兩千多個人排練兩年,場地上還要作出很多標誌、暗號,才能保證隊形不混亂,就可以理解為啥十五萬人的大陣會有百分百失敗率了——十五萬人要想操練純熟,至少需要100年,等他們操練熟了,敵人也不用打他們了。

即使他們奇跡般操練好了也沒用,因為戰場上不會有標識提醒人站位。即使有人偷偷在戰場上放了站位標識,宋軍也按標識站好了隊列,但隻要敵人後退一步,或者左右移動一步……全亂套了,標識沒用了,士兵不知道該站在那裏!

“科學,沒有體係支持可不行呀!”趙興哀歎一聲。

他想了半晌,慢慢地說:“我在德意誌鄉村有個熟人,聽說那裏的農夫有一種唧筒式水井,就是往水管裏擠壓空氣,使地下冒出水來。火油櫃就差一個負壓罐,等我從那裏找幾個鐵匠來解決。

現在最迫切的任務是鑄造大銃與調配新式火藥……南洋的航路現在盜匪越來越多,我們要維持航線的獨占性,就必須武裝的更徹底。現在大銃既然試製好了,就趕緊鑄造,我需要很多大銃。還有……”

趙興本來想說三弓床弩的事情,但這家夥體積龐大,藏都藏不住。宋朝是不允許船隻攜帶武器出國的,三弓床弩大宋官員都認識,但大銃他們不見得知道,也許他們會誤認為是銅管子而已,加上點賄賂,哄騙古人不是小事一樁麼。

“就大銃了,馬上確定口徑,確定裝藥量,彈丸重量,全部采用定裝……”趙興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