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2 / 3)

“才一個副將就滿意了,板橋馬上要設立為縣,臨海村就在治下,那裏準備設立一個巡檢所,張團練使說了,準備讓你再升升,升為從八品的正將,加水軍巡檢,好好幹吧。”

曲伏波送的年禮是他從錦州販運過來的海貨,一些黑乎乎的、形如幹炭的東西,外加一些珊瑚、貂皮。趙興的回禮是五兩銀子,一把戰刀。另外,給他渾家幾匹綢緞。他的回禮比曲副將送來的禮物還重,這不是上官對下屬的賞賜,鄧禦夫這才明白兩人關係親密。

等曲大將千恩萬謝的退下後,鄧禦夫拿起那幾段幹炭,好奇的問:“這黑乎乎,硬邦邦的東西是什麼?是炭火嗎?怎麼他眼巴巴的送來些炭火幹啥?”

趙興拿起來一嗅,不是炭,帶有一種海腥味,他笑了:“這玩意居然難倒你這個農學專家?這是海參。海中人參,大補,它渾身上下都是膠原蛋白、海綿質,對婦女尤其滋補,你看看這玩意像什麼?”

海參,宋代還沒有吃海參的習慣嗎?鄧禦夫確實不懂,看著對方那疑惑的神情,趙興有點明白了——吃海參應該是遼東滿族人的習慣,也許是金人入侵中原,才把這習慣帶到了漢人中間。

不過,中國人飲食講究以形補形,吃肝子補肝子,吃屎(蝙蝠屎稱‘夜明砂’)補眼睛,這玩意水一泡軟軟綿綿,幹透了硬邦邦。鄧禦夫雖然不明白啥叫“膠原蛋白”、“海綿質”,但他看了看那形狀,淫蕩的笑了,拍拍手,曖昧的說:“弟妹有喜了,你再吃這玩意……嘿嘿,我到忘了,你還有兩個妾要應付,是的多補補。”

鄧禦夫一邊說鄙視的話,手裏卻絲毫不怠慢,一會兒,一半的幹海參被他劃拉撥一邊,他無恥的說:“這大冷天的,我也要補補身。”

趙興鄙視的望著他:“說到吃,我不教你,你會吃嗎?……來人,拿點溫熱的石灰水來,把這幹貨泡進水裏,讓它發起來,今晚來個海參炒韭黃。”

一盤海參炒韭黃吃的幹幹淨淨,鄧禦夫滿意的抹抹嘴,說:“不意這玩意如此好吃……你說今年可能大荒,我們不種糧食種薯莨,合適嗎?”

趙興打了個飽嗝,看到丫鬟在門口躲躲閃閃,他一邊招手示意女使進來,一邊解釋:“我已經派快船去南方運送苗木和種子,大約再有十天的功夫,船便會到了。今年我們不能種糧食,我打算栽蘋果樹,種薯莨和紅薯。”

女使走進來了做了個揖,說:“後院裏娘娘吃海參,覺得很對口味,吃下去居然沒有吐。少母問還有沒有,希望再上一份。”

趙興回答:“去廚房,幸好我今天把海參都泡了。讓他們都炒了,給學生們也嚐嚐鮮,回頭我再去遼東拉一船回來。”

丫鬟走後,鄧禦夫馬上問:“離人剛才說蘋果、紅薯,這都是什麼東西,那蘋果是唐人所說的頻婆果麼?”

趙興挽起袖子說:“讓我給你這農學專家上一課,蘋果啊,它就是蘋果。最早被稱為頻婆果的果類,是生長於嶺南地區的一種亞熱帶堅果。它與印度頻婆果的品種相當接近,漢代人稱‘紅柰’,唐人稱之為‘相思子’或‘紅豆’。

這頻婆果是一種堅果,也就是像核桃一樣,外殼堅硬的果實。而蘋果——總之,我也給你說不清,等見到你就知道了。”

趙興不知道,蘋果在元代末期傳入中國時,它最初的名字就叫“頻婆果”。古代的蘋果啥樣,元人已經不清楚了。他們借用佛經中“色丹且潤”的頻婆果來稱呼它,曾異寫作平波、平坡,到明朝仍固定為頻婆,亦作蘋婆,明後期開始簡寫為蘋果。

也就是說,中國早期的“頻婆果”與元朝以後的“頻婆果”不是一回事。

蘋果是個好東西,尤其是蘋果木,它有一個特性就是質地脆弱,遇到撞擊就會粉碎斷折。這種特性讓它成為了騎槍、投槍、箭杆的最佳材質。尤其是騎槍,騎士們高速撞擊,騎槍搓到目標上變的粉碎,可以完美的保護騎士,並把騎士的動能完整的傳遞到目標之上。

現代高速公路邊的防撞甕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汽車一撞擊,防撞甕變的粉碎,從而吸收撞擊能量,保護駕駛員。這種特性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隻許我打別人,不許別人打著我。

而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就是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騎士巨大的撞擊能量撞在敵人身上時,他越是猛烈的刺向敵人,受到的反撞力越強,如果沒有蘋果木做的槍杆保護,那麼騎士與敵人就是一比一同歸於盡的戰鬥場麵。而有這種蘋果木槍杆,騎士的動能全部傳遞到別人身上,自己卻通過槍杆的碎裂,得到了保護。

投槍箭杆也采用這種原理,投出去的投槍為了防止敵人撿起來還擊自己,需要經過特別設計,而這種用蘋果木做的投槍與箭杆,一遇撞擊會粉碎,令敵人無法撿起來還擊。

蘇軾為紀念他的前妻王弗,曾栽下十萬棵鬆樹,寫下淒美絕豔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趙興沒打算紀念誰,但他準備,為了應付幾十年後的那場戰爭,搶先栽下十萬株蘋果樹。

“紅薯嗎,那是麻逸土著吃的一種塊莖食物,產量高,耐旱,我準備把這種物種引進密州,對付即將來的荒年。”趙興隻是輕描淡寫地解釋了紅薯的來曆,他沒有細說麻逸人對紅薯物種所采取的保密措施,為了偷到這個物種,他前後花了很大力氣,為此犧牲了不少人,當然,他也圖滅了好幾個部落,才收集到足夠的種子。

密州的大雪斷斷續續下到了三月份,由此看來,鄧禦夫這個農學專家的預測果然不錯。三月份,朝廷的正式指令也下來了,板橋鎮正式成為膠西縣,下轄三村一鎮。而趙興也不出所料的被任命為板橋鎮縣通判。

新設立的膠西縣是個小縣,這個小縣隻要縣令與通判兩名官員,縣尉與主簿都空缺。新任膠西縣縣令是一名叫林積的同進士,與此同時,密州新知州王鞏也姍姍到來。

王鞏抵達的日子,是三月中雪後第三天,道路有點泥濘,官員們都穿著厚厚的冬衣,在城外接官亭迎接王鞏。王鞏是順著黃河從濟南府而來,路途上倒沒有吃多少苦,他見到人叢中身材高大的趙興,親切的招招手,調笑說:“離人啊,我到密州就奔著你而來的,秦少遊曾說九品的做官水平、八品的詩文、七品郎中、六品商人、五品的治世水平、四品農夫、三品廚子、二品的蓋房本領、一流的討好女人。

我這次來密州可不打算走了,打算置一片地,還有請你給我蓋一棟好房子。沒說的,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