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末世的腳步聲(1 / 3)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末世的腳步聲

“我們同意!”勃泥官員無可奈何地回答。以他們的智力,看不出趙興的要求有什麼不正常。

趙興的所有要求得到滿足後,立刻換上了一副笑臉,他笑嘻嘻要求:“你們的國王一直沒露麵,這份協約的背書應該由他來做——你們放心,我會將勃泥宋城建成整座島上最著名的建築,我請你們的勃泥國王幫我征發兩千奴隸修建界牆,此外,我還會又從占城、吳哥王朝招聘數萬石匠,重新規劃汶萊河兩邊的宋城……”

趙興興致勃勃地規劃著未來,那幾位勃泥官員低聲嘟囔:“這座宋城,若真成了我們加裏曼丹島上最雄偉最著名的建築,那榮譽也屬於宋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趙興眼一瞪,旁邊的勃泥官員連忙扯了一下多嘴官員的衣袖,一群人改以怒目,卻沉默不語。

在這個蘇軾時代,或者說“東亞的佛拉明戈時代”,即使南洋土人也有奔放的自由心,趙興占了便宜,不賣乖。他不為己甚地眨眨眼,放過了這幾位吃了大虧的土人……

熱帶地區的風暴非常厲害,大多數國家都不把城市設在沿海,勃泥也是這樣,他們的都城需要沿著勃泥城深入三五十裏,通過文萊河進出海口。趙興這次在勃泥河口修建“宋人市”,等於連勃泥國本國人進出國都,都需要經過宋人的許可。

勃泥國答應趙興的土地是沿河兩岸三裏,但離河有多少縱深卻沒有特意標明,於是,趙興就不客氣了,他一口氣用木柵欄圈了一個二十公裏長的扁圓城市,因為這座城市堵住了河口。趙興也不好意思完全封閉河道,所以他在河口兩端修建了水門,水門終日長開,聽憑人自有往來。

修建一座城市是一項大工程,趙興把地圈好了以後,做好了規劃,留了兩百名士兵,三門小炮駐守。自己調轉身返回廣南。

一登岸,蘇鼎與秦觀迎在岸邊,焦急的迎上趙興,氣喘籲籲的說:“興哥(離人),不好了不好了,朝廷下令將蘇公(嫡父)貶謫儋州(今屬海南),還派來一位新的廣南察訪使,準備查探廣南。怎麼辦?”

萬俟詠從二人身後探出頭來。解釋說:“大人,聽說蘇公在惠州寫地詩流傳出去了,詩中有兩句:‘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鍾’。詩傳到京城,章相公(章惇)認為蘇公在逆境中也能這麼逍遙。就該貶他到更偏遠的地方……

聽說章惇原先打算派呂升卿(呂惠卿之弟)為廣南西路察訪。呂升卿天資刻薄,據說是‘果於殺害’,幸好曾布、 禦史邢恕等人遂極力反對呂升卿的任命。邢恕力陳曰:本朝享國安寧,度越漢唐。由祖宗以來未嚐誅殺大臣德澤所致。據說陛下也反對,他說:‘聯遵守祖宗遺製,不曾隨便殺戮大臣,其釋勿治。’

此後,朝廷才改任董必代替呂升卿出任廣南西路察訪……”

趙興忙問:“老師已經動身了嗎?”

蘇鼎回答:“朝廷解差催的急,嫡父已經抵達海南。”

趙興不慌不忙的點點頭:“雖說世人都認為貶謫海南是僅次於殺頭的處罰,但對我來說卻恰好相反,蘇公去了海南才能安全。那塊土地才是真正由我掌控的——不慌,現在我想知道的是:誰把蘇公地詩泄露出去的?董必來廣西,除了想察蘇公的事情,還想做什麼?”

萬俟詠剛才頻頻衝趙興使眼色,也是這個原因,趙興在廣東實在有太多的秘密,現在朝廷突兀的派過來一名察訪使,想幹什麼?

宋代的察訪使相當於後來的欽差大臣。他帶著皇帝的使命下來考察。有直接報告皇帝地權力。趙興有太多的秘密不想讓朝廷知道,所以他希望這位察訪使來的越晚越好。

可是他現在擋不住。

近年來。朝廷已經知道走海路的便捷,重要的信函都從海路發向廣南,而揚州正是一個大地起運碼頭,由於趙興的屯墾計劃,無論什麼人在揚州買一張船票,都可以坐上海船直接開往廣南。一旦船隻起錨,趙興無法通知對方進行扣押,所以他根本擋不住董必的到來。

“立刻編練廣南槍手”,趙興沉默片刻,突然雲山霧海的說起這個話題:“我們馬上要從占城運來大量地奴隸,三年裏頭,廣州百姓也該休息夠了,把各地槍手組織起來,沿新修的道路分布——這事立刻著手……”

帥範猶豫半天,勸解說:“大人,按計劃我們應該在這個月裝備火槍兵,如果再著手編練槍手……”

帥範欲言又止。

他想說的是:我們打了占城,私自侵吞了一半戰利品;而後又去勃泥,勒索了很多戰利品,眼看我們又要裝備火槍兵,雖然朝廷對火槍這塊沒有禁止,但我們私自做了許多逾越的事情,眼看廣南來了個察訪使,我們不想著遮掩,反而大張旗鼓的在廣南整頓軍隊,似乎有點不合適。

趙興明白對方的意思,他眼睛一瞪,反問:“難道整頓廣南東路的軍隊,不是我經略安撫司的職責……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可你們難道沒有嗅到一股末世地味道?少遊,還有什麼事,你一塊說出來!”

秦觀愣了一下,補充說:“朝廷已經設立了一座元祐黨碑,凡是元祐年間,主張廢棄王荊公新法的人全部列名其上,老師與我們四個的名字都列名其上,另外,朝廷已經下令焚毀元祐黨人的著作。這位察訪使來兩廣,就是監督焚書的。離人,你送給府學院的那些書,凡是有元祐黨人的著作,都在焚毀之列。”

趙興冷冷的笑了。補充說:“包括蘇三丈(蘇轍)寫地中國第一會計書,包括蘇公寫地《物影成像》書籍,也包括老師發明的秧馬與龍骨水車,包括呂大防地《藍田鄉約》,包括這些人描寫的盛世大宋的詩歌文章,所有的這一切都在焚毀之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