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零九章 誰說吐蕃人傻?(1 / 3)

第三百零九章 誰說吐蕃人傻?

趙興搖了搖頭:“這件事我不能做,無論如何,夢溪先生注定要在曆史上留一筆,我若做下此事,一是我會終生良心不安,二是……曆史記述到這裏,會怎麼看我?”

萬俟詠淡淡的笑著:“大人,我剛才說了,其實夢溪先生的抑鬱病一直沒好,隻不過,過去有大人不停的安慰開解,病症較輕而已。可我聽說他的胃口一直不好,骨消體瘦的,身體甚是單薄。此外,他還吃不習慣廣州口味,大人每天專為他從杭州運食物,花費也不少。

夢溪先生對我等做下這等事,竟然打算以我們的秘密交換自己的起複,大人免去他的供養也是理所應當……我以為,夢溪先生現在的精神支柱就是大人,大人在治療他這病的時候,讓他養成了一種情感依賴,隻要大人對他輕蔑冷淡一點,他的依賴就崩潰了,剩下的事就是自生自滅的事情——大人以為如何?”

趙興苦笑一下:“你我二人不在這裏商量這件事的話兒,我聽到消息撤走對夢溪先生的供養,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現在既然你既然談到若對待他,他必定會死,我豈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我做了,那就是謀殺!”

萬俟詠搖了搖頭:“大人一向有決斷,怎麼這次優柔寡斷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隻要做下這事,終有一天會被世人發現的。我不是常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你我今後必定會為此事付出代價,而我認為這代價太大了,大的我們承受不起。

我一直想做一個規則維護者,而不是做為一個破壞者。唐太宗李世民你知道嗎?殺了自己的兄長,逼父親退位。雖然唐太宗確實英明神武。但他卻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自他去世後,唐代地每個皇帝登位都要采取血腥的手段,於是,曾經強盛的盛唐在不斷的爭權當中滅亡了。

繼位權之爭是最殘酷的,每一個新皇登位都要殺掉一批敵人的支持者,強如李白,也因為牽涉到永王的繼位之爭。最終潦倒。爭來爭去,許多人才被浪費了,許多人才被殺掉了,結果異族進了中原……

唐是這樣,漢代王莽變法也是開了粗暴的先例,隨心所欲改鑄新錢,修訂法律;而我大宋自王安石變法,以粗暴手段排斥異己。也開了個惡劣先例,自他以後,每上來一位相公便以排斥異己為首任。我不能犯這個錯誤,我不能用卑鄙地手段實現自己的目的,立下立下惡劣的先例——哪怕這個目的如何崇高。都不值得提倡,至少是由我提倡。”

萬俟詠咧嘴一笑:“那我們就對他置之不理。大人在廣州的位置穩如泰山,章相公過去對沈括就不怎麼看順眼,現在他更顧忌大人的態度。不見得會搭理沈括。而沈括知道他的出賣與背叛依舊被人看不起,剩下地事——人在做,天在看……”

趙興默然不語。

趙興始終沉默不表態,萬俟詠已經不耐煩了,他丟下這個話題,轉而談大理問題:“大人,今年開春,我們在大理的歸化工作也該開始了。可是籌備‘改土歸流’是項大工程,我們手頭的官員數還不夠,大人看,我們是不是緩一緩,先從善闡府開始動手,逐步向北推進。如此一來,人手就顯得不那麼緊缺,我們還有時間教導那些大理學子。”

“改土歸流”是一個明代的詞。在真實的曆史上。到明代,雲貴地區依舊實行封建世襲土司製。與此同時,明代中央政權實行地是農奴製,在這種情況下,奴隸王朝不允許自己的疆域內還有“封建堡壘”的存在,所以朝廷便開始找茬子,設置重重障礙免除土司的世襲封建權,改以“流官”治理當地。此種策略稱之為“改土歸流”。

趙興一向喜歡打著古人地殼,幹一些符合自己意願的事。他所謂的“改土歸流”是剝奪土司的司法權、軍權,改以流動法庭審理當地的民事訴訟。而對土司享有的治權卻毫不觸動。

為了將當地封建土司緊緊綁在大宋的戰車上,趙興在俘虜大理國王段正淳後,立刻開始征召大理民眾修建道路。當然,當地夷人替大宋修建道路,不是免費勞役,趙興仗著廣南雄厚財力,潑水般花錢修建起大理通往廣西、通往成都府的官道,而每個被征召地大理民工都按照廂軍待遇,每日付給五十文錢、一升米。

等大理土司手下的青壯男丁被金錢誘惑,讓趙興抽調一空後,趙興又開始與土司“約法十章”,首次提出了“領主的權力與義務”概念:當地土司可以擁有對自己世襲領地的治理權,但為了維持中央政府對這份世襲權的承認,他們必須按封地大小交納稅賦,還要提供人手應付朝廷勞役——當然,根據免役法,趙興征召大理人做勞役也是要付費的。

與此同時,土司的司法權被朝廷剝奪,改以廣西提點刑獄派出的“流動法曹”受理刑事案件,並主管判決。為了防止當地土司幹擾判案,趙興還規定了但有土司冒犯法官,則免除土司世襲繼承權,世襲領地收歸當地政府直接管理。

為了免除土司們對判案不公地擔憂,趙興又從現代搬來了陪審團製度——法官是主管審判地,但他卻不能下判決,判決必須由當地人組成的陪審團做出。而訴訟雙方對判決不滿意地,或者以為判決違背大宋刑律,可以向廣東刑獄(憲司)提出上訴……

建立這樣一個司法製度是想牽製土司,並限製土司的權力。但白手起家,建立這樣一個司法體係,要培養大量的人手。趙興的擴張速度太快,各地府學受過訓練的學生已經全都派了出去擔任官員,但這依然不夠。萬俟詠認為廣東應該把擴張的步伐放緩下來,逐步推行“改土歸流”製。

“不用著急。人手不夠我們也不必心急,我正愁大理的土司太多”,趙興意味深長地笑著。

萬俟詠頓時心領神會,他隨即笑出聲來,那笑聲別提有多奸詐了。

趙興的意思是:他傾向於“事後糾正”——如果有土司膽敢挑戰大宋的威嚴,那正好可以用這些土司來試刀。而帥範至今仍駐紮在大理境內,也就是打算幹這事的。

萬俟詠笑了片刻,又想起什麼。趕緊補充說:“章楶老大人去年曾來說,青唐人又騷擾陝西了,我們是不是也該讓帥範響應一下……”

正說著,帥範那裏的消息來了,一名士兵進來報告:“急報,吐蕃出兵蘭溪郡,前鋒已經跟我軍交手十一次,兵勢雄厚。帥大人請你速速增兵大理。”

趙興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笑著說:“說曹操,曹操到,他們來的可真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