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四十二章 沒有人能阻止我們(2 / 3)

對付騎兵,最有效的手段是騎兵,而後才輪到大炮火槍投石車與床弩,但在冷兵器時代,後兩種武器體積龐大,移動不便。當初宋兵雖也靠這兩樣武器抵禦住了北方胡馬的南渡,但總的說來。防守有餘,而攻擊不足。

與傳統宋兵不同地是,趙興帶領的是一支跨越時代的軍隊——火槍兵一杆隨身攜帶的火槍,射擊威力相當於床弩,對騎兵衝鋒的“止動效果”非常出色,射擊頻率要比床弩高,準確度也遠超床弩。

唯一遺憾的是,士兵之間的配合不足。對火槍戰法極不適應。

由於火槍的特性。趙興要求士兵射擊地時候排列成一條橫隊,因為凡是被火槍打中的騎兵與戰馬。都會失去衝鋒速度,但這就需要士兵具備極大的勇氣,麵對衝過來的、體積、重量是自己十餘倍的戰馬坦然無懼,並且冷靜的完成操典上規定的每個操作步驟,完整的輸出火力……

美國南北戰爭時,雙方軍隊地士兵都是老獵手,那些人都有多年擺弄火槍地經驗,也有無數獵殺野獸的經曆,甚至許多人還參與過多次大戰,但就是這樣一支軍隊,依舊不能保證麵對敵軍衝鋒時完美地完成做了十多年的戰術動作。許多人往火槍裏裝了不止一顆子彈,還有人光裝火藥忘了裝子彈,甚至有一部分人裝完了火藥,忘了把通條取下來,開槍的時候,將通條一起打出去,結果導致火槍炸膛,或者沒有通條可用,無法繼續填裝火藥與子彈——那場戰爭,距離火槍發明已經有數百年了。

現在,火槍誕生的曆史很短暫,如果把西夏“降魔變”作為世界第一支火槍,那麼火槍發明的曆史總共隻有十二年。趙興雖然帶著超越時代的知識,引領宋軍搶先走入成熟的火槍時代,但要讓這種新武器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時間。

趙興正在胡思亂想,對麵的遼兵開始衝鋒了。

首先是步軍正麵衝鋒,騎兵則向兩翼散開,準備隨時突擊趙興的側翼。

趙興在馬上舉著望遠鏡,很納悶的自言自語:“我就奇怪了,怎麼這時代隨便揪出一個人來,考慮事情都非常有條理,可為什麼崖山之後,我們的民族精英怎麼蠢怎麼來。”

趙興這番嘀咕沒有人聽見。

他說的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事,那場戰爭發生於機槍沒有發明的時代,僧格林沁指揮數萬蒙古鐵騎外加數萬萬步兵,卻隻會愚蠢的正麵衝擊,正麵防守,完全忘了騎兵最經典的打法——包抄、迂回,抓住戰鬥(火槍射擊)間隙。

僧格林沁遇到的也是三千多火槍手,那群火槍手隨身攜帶的大炮也是前裝火炮,火炮門數還不如趙興現在攜帶的多,然而。僧格林沁一舉葬送了二十多萬軍隊,使得中國最後的機動兵力全部喪失,這才導致接下來的八國聯軍吹著口哨闖進了圓明園。

為什麼趙興卻沒有這樣地運氣遇到一位契丹的僧格林沁?!

他隨隨便便遇到一名遼國將領,這名將領就非常精通騎兵戰略,狡猾的不斷用兵力試探他,企圖摸清這種新武器的弊端,以便趁機吃下它。

趙興忘了,這是宋代。

宋代是一個輕騎兵戰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中國的輕騎兵使用技巧站立在世界的巔峰。此後才有了蒙古人利用輕騎兵肆掠歐洲大陸。然而,自蒙古人勝利之後,世界的文明開始倒退。中華文明至少倒退了一千年。而且自那以後,中國地各項技術如渴馬奔泉一般、頭也不回的奔向愚昧,甚至輕騎兵的戰術思想也開始走向僵化,隻知道利用騎兵的速度進行正麵衝……

“頑強,真頑強!”趙興情不自禁誇獎。也不知他誇得是宋軍還是對麵的遼軍。

槍聲響了。兩側偏廂車裏跳上了數百名士兵,居高臨下向遼國騎兵開火。依靠車廂作為掩護,士兵們情緒平靜了很多,他們大多數完美的將子彈射擊出去,當然。也有約7%的士兵將通條打了出去,他們的槍就此報廢。

至於那些完成開火動作地士兵,他們的槍中究竟有多少顆子彈,或者說究竟有沒有子彈。這就無法統計了。

“九成以上的槍打響了,很好,簡直太完美了”,趙興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又稍稍遺憾的補充:“可惜,他們太心急,敵軍還沒有進入射程就開火,射擊效果不很理想。”

其實。這種效果已經很不錯了。

火槍當初進入宋軍時,是以大號爆竹的身份進入軍隊地。一直到明代,士兵都拿火槍當作爆竹使用,他們一見到敵軍的身影就拚命放槍,不是希望槍能打到敵人,隻是希望槍聲能夠給自己壯膽,能恐嚇倒敵人。結果往往是等滿清軍隊開始衝鋒的時候,所有的士兵手中地火銃都槍管發燙。不能使用。

趙興的軍隊要比明軍好。至少他們見到敵軍衝鋒的時候,不認為自己手中的火槍是個大號爆竹。他們還竭力用這個火槍去殺傷敵人,而不是想放出聲響給自己壯膽。

這輪射擊嚇住了戰馬,遼兵稍稍後退,又開始了第二輪衝擊。這次,宋軍兩翼的火槍手已經調整了戰略,敵軍騎兵衝鋒的時候,兩翼全是軍官聲嘶力竭的喊聲:“穩住,穩住,聽到命令再開火,穩住。”

戰場不是靜止不動,遼人騎兵在向趙興的陣營發動衝鋒,趙興地軍隊卻沒有站在那裏挨打,偏廂車依然倔強的,堅持向前推進,穩穩的,如同泰山一樣沉默著向遼軍正麵步兵壓過去。

步兵是炮灰,是棄卒。

麵對火槍手,移動緩慢的步兵就像待宰的雞一樣,毫無反抗能力。

趙興的陣線推進到火炮射程的時候,步兵的弓箭還夠不上宋軍。

說實話,對麵地遼兵勇氣不錯,麵對大炮這種未知地武器,麵對氣勢高昂,唱著軍歌踏過而來的宋軍,依然沒有潰散,他們也氣勢洶洶地逼上來……

然而,也就到此為止了。

趙興直到進入弓箭射程,才充滿樂趣的下令:“開火!”

頓時,仿佛一隻怪獸猛然清醒,他持續不斷的發出怒吼,吐出一團白煙的同時,噴發出灼熱的金屬雨,第一排的二十門行軍炮用霰彈方式給遼軍洗了個澡,金屬流所到之處,沒有完整的身軀,全是一片殘肢斷臂,外加渺渺的青煙。

第一排火炮完成了行進兼射擊,立刻停留在原地,炮長大聲吆喝:“清膛,快點清膛,裝藥,手腳快點。”

射擊過後的火炮不得不停在原地裝填。

滑膛炮的行進間射擊,其實就是填裝好後,被人牽著,隨步兵的陣線向前推進——這種技術是趙興從一部拿破侖戰爭電影中學到的手段——裝彈手用幾根繩索牽著火炮前進,一旦準備射擊,他們立刻將肩頭的繩子釘在地上,而後火炮點火發射。此時。固定在地上的繩索其實起了火炮止退器地作用,可以讓火炮迅速複位,而後快速裝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