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宋第一參謀會(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宋第一參謀會

文人在一起談的話酸溜溜,全是一千多年前記錄下來的古代語言,這些古代語言宋代稱為“經義”,一般人聽不懂。蔣之奇王師儒這兩人一走,曹煜與張敦禮大大鬆了口氣。他們才鬆完氣,突聽到趙興響亮的歎氣聲——原來這位進士也不習慣這種酸溜溜的談話呀!

曹煜一挑大拇指,讚歎說:“小趙,你人不錯。我原本以為,蘇學士的弟子,遇到這樣的酸儒,一定咿咿呀呀說個不停,沒想到……你這人對我胃口。”

其實曹煜比趙興大不了幾歲,曹煜雖然身為簪纓世家的魁首,眾將門當中的領頭羊,但他的官品要比趙興低,他稱呼趙興為“小趙”,從官場禮節來說是不合適的,但這種稱呼,說明將門已經正式接納了趙興,並將他視為同類,所以才會不以官品大小來稱呼。

趙興聽了這誇獎的話還沒有表態,帥範那裏抄著手,冷冷淡淡的插嘴:“對古文的解釋正確與否,與軍隊的戰力提高並無益處,與地方財政的收入並無增益……我家大人才不會幹那無聊的事,他提出‘新儒學’隻是引導廣南東路發展商貿,其後便拋之腦後任人評說。

有那辯論的功夫,不如做點實事,喝杯清茶。人生短暫,若將精力耗在與酸儒辯論上,我廣南何至於有今天。”

說罷,帥範抄著手,板起臉來問趙興:“大人,推演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可否現在開始?”

經帥範這一打岔,趙興為拉近距離而準備的親熱話也說不出口了,他眼珠轉了轉。回身招呼曹煜與張敦禮:“兩位駙馬,我軍中參謀準備了一些東西,打算重新研討遼人的實力,二位既在,不如同去。”

遼國的實力究竟如何,趙興在武清打的究竟怎樣,這也是兩位簪纓世家子弟最想知道的。

蔣之奇是個文人,隨軍參戰的他。寫回來地戰報雖然花團錦繡,極盡渲染之能事,但兩位將門子弟卻從裏麵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這種信息茫然也讓剛登位的小皇帝有點手足無措,現在,趙興的邀請來的太及時了,曹、張二位相互看了一眼,齊聲回答:“我等正想聆聽一番。有勞了!”

帥範不情願的望了兩位將軍一眼,趙興不引人注意的輕輕點了點頭,帥範隻好冷著臉,引著大家走進了趙興借寓的屋子。

趙興借寓的屋子原本是順保寨嫡長子居住地屋子,順保寨寨主為了逢迎趙興這位當朝太尉。特地騰出了自己長子的屋子安置趙興,而趙興毫不客氣的霸占了這座大堂屋,幾天來,這裏戒備森嚴。曹、張二位也是第一次進入,一進大廳,他們便被廳裏的場麵震撼住了。

這座堂屋是一座小二樓居室,此刻,一樓大廳已經騰空,放了一張巨大的桌子,桌上是一幅山川河流圖,這幅河流圖用泥土沙石堆出整個河北的山川地形。其中,武清縣,安次縣都在其上,還有遼國南京道上的西京府……

這張圖很大,填滿了一樓整個空間,僅僅在桌子與牆壁那可憐的縫隙當中,立了一些手持長竹竿地幕僚,這些幕僚有的形象怪異。似乎是一賜樂業人、波斯人。隻有甚少的幾名童子屬於宋人。

一樓空間不夠,帥範帶著大家直接上了二樓。在二樓走廊扶梯處,他們居高臨下,俯視擺在一樓大廳的地圖,張敦禮隱約記得這地圖的形象,順嘴問:“這張圖有點沈括地風格,我記得他曾用木頭雕出山川河流的情況,製作成‘木輦圖’,怎麼,你這幅地圖改用沙石了?”

“這是黃河北岸的地形圖,我稱之為‘沙盤圖’,諸位看看,可有什麼錯漏?”趙興邊說,邊觀察著一樓大堂裏的沙盤。

曹煜一咧嘴:“黃河以北唯有你們去過,我說不上什麼究竟。”

帥範從從人手裏接過一根長木杆,伸出樓梯,指點著一樓地圖上地幾個細微之處,隨口說:“大多數地形我已經查看過了,隻這幾處,河道的寬窄比例,山川的高度比例略有差別……可大致地形出來了,這點差別或可忽略不計。”

趙興一擺手:“那麼先討論一下規則吧。”

聽到“規則”這個詞,曹煜與張敦禮彼此對視了一眼。此前,他們兩人隱隱約約聽到部分廣東新學的內容,其中就強調了規則的確立,以及對規則維護。據說,趙興說過: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要立下一個大綱,確立一個規則,然後按照規則與計劃逐步推行,這才能夠保證目的的實現。

這幾年,隨著趙興在南方神話般的勝利,東京汴梁地人雖然對廣東新學多有自己的看法,但趙興推崇“智學”的名聲卻不脛而走,大家都隱隱約約聽說,趙興掌握了一門稱之為智慧巔峰之學的“帝王之術與治政之術”——這份傳說隨著章楶卷走趙興的《經世濟民書》,而逐漸變的更加清晰。

文人都有喜好八卦的習慣,章楶越是對那幾部書視若珍寶,並對趙興著作這套書卷的消息嚴密封鎖,大家越耐不住好奇心。大多數宋人並沒有保密意識地,故此章楶所說地“嚴密封鎖”,隻是不在公開場合談論而已,但他對自己的幕僚卻從不隱瞞,幾個親近地幕僚有幸翻過那本書,據說都對那套書佩服有加,認為書中所說的開啟了自己的思路。

宋人還有抄書的習慣,幾位幕僚翻閱完趙興那本書,立刻回家默寫下來,並視若珍寶傳至子孫,用來教導族中子弟,並特別說明黃州程氏因此書而崛起。他們如此一說,其親朋好友繼續將書的內容轉錄下來……於是,大宋政壇便悄悄流傳著一個隱秘話題——趙離人那廝算無遺策。百戰不殆,是因為那本書的原因,傳說中這廝學會了帝王之術,擅於經營勢力,擅於利用天地之威,擅於利用人心……

以往的這類傳說,將門子弟經常聽聞,張敦禮曾經向族兄張用私下詢問過。但張用與趙興共事的時候,趙興這套書並沒有出現。

廣西轉運使張田得勝回京後,也受到同樣的盤詰,從張田嘴中他們獲悉,確實存在這本書,不過書中的內容都是一些理財手段,這些理財手段很能夠啟發人地智力,然而。張田在廣西的時候,地方的民政並不由他經手,所以他對這本書沒有上心。

張田的回答並不能讓將門子弟安心,在他們看來,張田這廝可能跟章楶一樣。自己獲得了這本書的真跡,但因為書中的知識過於恐怖,所以張田隱秘不說,特地留著教導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趙興偶然提到的幾個新鮮地詞,立刻讓曹、張二位豎起了耳朵——接下來,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帥範眼花繚亂地向他們展示一整套、完整的處理軍事問題的方法論,也就是傳說中的“紙上談兵”方法……

曹、張二位並不知道,他們當時看到的是“大宋第一(場)參謀會議”,此後,在曹張二人的竭力推行下,參謀製逐漸在禁軍中推行。並由此推廣至全軍。後人因此也把當時參與會議的四人稱之為“參謀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