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五十七章 錢到哪裏去了?(1 / 3)

第三百五十七章 錢到哪裏去了?

趙興思考半天,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小皇帝的話,他思考半天,緩緩的豎起一根手指,回答:“陛下,王荊公變法,究竟效果如何?我們讓數字說話——天禧末年,朝廷稅賦總入2653萬貫、鹽利300萬貫,酒利896萬貫,茶利330萬貫,田稅1526萬貫;治平年間,朝廷稅賦總入4400萬貫,鹽利1156萬貫、酒利1286萬貫、茶利117萬貫、田稅2559萬貫。

熙寧年間,王荊公變法了,當年稅賦總入5060萬貫,這數據比之往年所增有限,然而,考慮到人口的自然增長與田稅、貿易的自然增長,我們可以認為這一數據完全與改革無關。因為即使一個白癡當政,他啥事也不會幹,隻會睡覺吃飯拿薪水,隨著丁口稅的自然增加,貿易的累進增加,那幾年大宋稅賦也會自然而然,應該增長到那個數字。

但是,王荊公的變法主張,真的起到等同於一個白癡的作用嗎?……讓我們看看具體的數據,當年稅賦總入5060萬貫,其中鹽利1200萬貫、酒利1310萬貫——陛下,光這兩項就是2510貫,剩下的茶利、田稅、市舶稅、市易稅等等合起來才有2540萬貫,而治平年間,朝廷光田稅就是2559萬貫、茶利117萬貫。至於市舶稅、市易稅再加上……

這就是王荊公‘改革的成就’。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王荊公絕不是一個白癡,他對大宋財政起得不是‘白癡作用’,是‘禍害作用’。

陛下,治平年間年間光田稅就有2559萬貫。王荊公改革了,他增加了幾個市舶司,新開了泉州、明州等多個市舶司,市易法下商稅、市易稅應該比鹽利、酒利的自然增長還要多。然而,在青苗法,免役法,保馬法、均輸法等種種新法的刺激下,我們大宋的這些新稅種,加上田稅項目,反而下降了。

這是怎麼回事?請問,陛下能猜測出這是什麼原因嗎——後幾樣的稅賦少了。是王安石變法讓利給百姓了嗎?沒有——百姓交不上青苗錢,交不上免役錢,交不上保馬錢,被蓄意趕出了家園,他們的財產被人沒收了,為此百姓流離失所,流民數百萬,輾轉乞討。餓死於路者不計其數——那麼,錢到哪裏去了?”

趙興說完,轉向曾布:“曾布大人,我地曾相,想當初王荊公變法時。你在場,你說說,錢到哪裏去了?百姓的財產確實被剝奪了,但國庫卻沒有增加收入。反而因為新法的實施,商稅、市易稅與田稅合起來比往年還減少了?這些錢到哪裏去了?

錢,真真實實的銅錢,它不是個屁,不可能平白無故消失在空氣中,這錢老百姓掏出來了,他們甚至將幾十年的積蓄都掏出來了,掏出幾十年的積蓄依舊不夠償付變法的成本。為此,許多人喪失了生命,許多人喪失了家園,許多人為此背井離鄉……但老百姓的錢到哪裏去了?

變法、變法,這可不是‘變戲法’,把老百姓地錢眨眼之間變沒了!那些錢到哪裏了——都言王荊公變法使大宋財賦足,為什麼變法期間大宋商稅自然增長,而變法的主要努力方麵——田賦卻降了。

我再問個問題。王荊公貶謫後。大宋田稅又如何?那些言稱‘變法使大宋富足的人’,敢不敢把那個數字說出來?說出來我們聽聽?

而另一個事實是:司馬君實相公廢除新法後。我大宋財稅是升了還是降了?王相公說變法的目的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但他的變法確實加賦了。而沒有了他,取消了他的變法後,民確實不加賦了,我大宋賦稅為什麼反而升了?荊公門徒們,把省略的數據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廢除變法後出現地真實事實!”

趙興陡然發難,令曾布無言以對。

是呀,從表麵看,變法後大宋財賦是增長了,然而細化分析卻發現,增長的部分是隨著人口增長帶來的茶稅與酒稅,而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對象——農民的丁口稅與田稅,不但不增加,反而平白無故減少了。而令人感覺到嘲諷地是,王安石貶謫後,新黨清洗一空,許多新法規定的賦稅項目因此廢除,田賦丁口稅卻開始上升。

這個數據曾布無法辯駁,這個數據連後代王安石的支持者也無法辯駁,因為這一數據是記錄在史書中,記錄在大宋朝庭的收支薄裏,它無法回避,也沒法解釋清楚,一旦新黨想解釋,就揭開了他們地謊言。

省略的事實不是事實!

“我知道錢去哪裏了,我知道王荊公變法的目的是什麼,我隻舉一個事實,就可以說清楚變法的錢到了哪裏:呂惠卿變法前家產多少,有數據可查;變法之後他家中的田地增加了幾萬畝,這也有數據可查;變法後的情況是百姓失地,我大宋田賦減少,偏偏呂惠卿在期間購地添地,這難道不說明他‘變法’的目地?

呂惠卿是個例嗎?……我們先不說這位持續高舉王荊公變法大旗的得意門生呂惠卿吧。就說王荊公本人。人都說王荊公立身很正直,可是,這個‘正直’的概念卻是一個省略的真相,因為王荊公的‘正直’不包含他的兒子王雱,不包含他的追隨者,不包含他的學生門人親戚。

譬如王雱,借助父親地權勢拉黨結派,玩弄權勢,王荊公真地一點都不知道?他要不知道,他兒子從哪裏獲得的支持?”

擱現在地話說,王雱就是一位太子黨首領,他父親在台上高喊反腐倡廉,但卻支持兒子批條子、走後門、收受黑錢、賣官攬權、違法亂紀,外加支持徒子徒孫搜刮民脂民膏無惡不作——宣傳上把這樣的父親稱之為“立身唯正”,把這樣的“導師”樹立為官員們學習的榜樣予以崇敬……

宋代沒有“太子黨”這個說法,趙興沒有直接說出這個詞。但他的意思到了。

韓忠彥聽了趙興的話,興奮地渾身發抖,趙興這番話等於揭開了王安石的偽君子麵目,韓忠彥跺著腳讚賞:“奸臣,大奸臣!蘇子由(蘇轍)拿王安石類比王莽,不多不少,恰好合適。‘變法變法’,原來是對百姓‘變戲法’。把百姓的財產變沒了,國家卻沒因此獲利,因為錢都‘變’到那些貪官的口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