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到皇宮去散步(2 / 3)

進了皇宮,趙興犯愁了。他到現在沒有歸屬某個衙門,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該去哪個衙門報到,閑來無事,趙興便騎著馬在皇宮裏溜達起來,他左竄竄右竄竄。一會溜到門下省找徐師錫聊天,一會又竄到天章閣,找那些翰林胡混。

想當年,蘇軾在皇宮上班地時候也喜歡溜號,因為翰林院泄密事件。使得皇宮修起了一堵牆,讓蘇軾竄門不方便,結果蘇軾很寫了幾首詩,抱怨這堵牆太不仁道。也就是現在說的執行政策沒有人性化。趙興現在充分複製了老師的風格,整個皇宮大院成了他閑逛的旅遊勝地。此時此刻,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帶著相機來,否則,他拍下皇宮大院裏的情景,拿出去印刷,還有張擇端什麼事。

說到張擇端,這小子在宋徽宗這樣一個書麵皇帝當政後。開始得寵,竟然以白身做了翰林院編修,負責幫小皇帝整理古代書畫,如今這小子在翰林院裏忙的腳不沾地,趙興去竄門,這廝卻拉著趙興談論古代書畫的人體比例,讓趙興沒聽幾句便拔腿就走。

日進中午,趙興不得不找個去處來發落自己。因為按照大宋地規則。中午是管飯的,皇宮裏禁止從外麵帶來食物。趙興若不找到歸屬衙門,他就要餓肚子了,站在殿中省門前思考半天,趙興想起自己頭上的副樞密使官銜,便決定直入樞密院。

難怪人說宋朝冗員多,大宋朝如今掛銜副樞密使的有十七名官員,其中有兩名是有實銜的“差遣官”,他們在樞密院正式上班。而趙興這樣的“職官”,大多數是些年老退休的官員,所以在樞密院門口,趙興取出自己的官階牌,守門地士兵雖然認識後者,但這個官銜卻讓那個士兵直翻白眼,發出了深度鄙視。

趙興沒有閑心跟一名小兵鬧意氣,像這樣“宋兵乙”的角色,也就是周星馳在沒有發藝前扮演的龍套而已,他跟這樣的人較真,豈不顯得自己等同於“宋兵丙”,所以他沒有理會這人的鄙視,帶著滿臉地驕傲,領著個頭比他還高大的黑人泰森直往樞密院裏闖。

趙興大家都認識,這個大個子帶兵入京的時候,大半個城的汴梁百姓都見過,他地個頭讓人一眼難忘,此刻見到他領著自己的招牌侍衛晃到了樞密院裏,那些小吏紛紛起身相迎,有幾個長相特殊,一眼就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形象的吏員還跑到趙興身邊,殷切的問候:“拉比,你怎麼有空到這來,你想看什麼,我們領你四處轉轉。”

以色列人之所以叫趙興“拉比”,而不稱呼趙興的官職,是想拉近與趙興的關係。趙興作為一名曾經到達過耶路撒冷聖地的“以色列之友”,是有資格在以色列人中被稱為“拉比”的。

大宋朝就是這樣,連以色列人進入皇宮作為小吏,官員們也毫不奇怪。這種現象擱在以後地時代,是令那些飽學大儒們難以接受的,然而在宋代,官員們並沒有排斥以色列吏員,大多數官員知道趙興與一賜樂業人關係密切,後者的長老還因為趙興而得官,他們圍在以色列吏員身後,等到這些人以古怪的禮節問候趙興,並親吻趙興的雙手之後散去,這才重新圍攏上來,衝趙興拱手:“太尉大人光臨,門下受寵若驚,不知太尉大人所為何事,下官這就召喚屬吏伺候。”

趙興個子高大,他透過人叢,望見殿中省大尚局禦廚,正在分發中午的份飯,他拍拍肚子,扭捏的回答:“也沒啥急事,我隻是閑逛到中午。肚子餓了。想到本官還領有一份副樞密使的職銜,故此來樞密院混飯……今天地夥食是什麼?有剩餘嗎,也給我來一份!”

趙興每年往皇宮送入巨量禮物,而且從來不歧視太監們,大多數太監對這位壯漢非常有好感,大尚局一名小頭目聽到趙興地要求,連忙吩咐手下再去禦廚取來更多的食物,而後。他笑著向趙興拱手:“太尉大人可瞧不上今天地吃食,這些吃食對太尉大人來說,未免失之精致。我這裏有幾隻胡麻餅,雖比不上曹婆婆的肉餅,但也不差多少,太尉大人先墊墊饑,小的們馬上給太尉取好吃食來。”

聽到趙興上樞密院竄門,樞密使蔣之奇連忙帶著兩名副樞密使出迎。聽到太監們這樣說,他不滿的調侃:“大閣,敢情我們平常吃的都是粗食,唯有太尉大人不好供啊,他來了。才拿出好東西,大閣好不厚道。”

抱怨完畢,不等那名太監回複,蔣之奇轉臉衝趙興拱手。笑著說:“太尉來的正好,夏國差使副令能嵬名濟等,近日詣闕,進上誓表謝恩,及進奉禦馬。遼國遣使臨海軍節度使耶律應,副使中大夫,守秘書少監,充幹文閣待製王衡。也來祝賀新皇登基。太尉大人精通外事,該怎麼處理這兩國使節,我等也聽聽太尉大人的意見……來,邊吃邊說。”

蔣之奇一邊招呼,泰森已在趙興的許可下,走進大尚局盛飯地木桶,他望了一眼木桶,發現桶內所剩食物不多。幹脆連桶一塊抱起。直接撈著桶裏的食物開吃。

趙興走進蔣之奇辦公的房間,幾杯清茶下肚。饑火更加勾動起來,他順手抓起一隻胡麻餅,剛啃了兩口,回去取飯的那名太監反轉,通報說:“官家聽說太尉入宮,特意召喚太尉入禁中賜宴,同去的還有兩名相公。”

趙興早先就發現,國人喜歡邊吃邊談重大事件的習慣,有可能是在宋代養成的。宋人就喜歡這樣,把特別重大的事情放在酒宴當中,等氣氛熱絡了,才趁機說出,而後彼此商議。這習慣雖然深受後人詬病,但在古代農奴製下,這種執政方式,卻被當作“君子政治”典範,開創這一習俗地大宋皇帝樂此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