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七十章 為報傾城隨太守(1 / 3)

第三百七十章 為報傾城隨太守

李格非努力開解趙興:“朝廷不赦免還罷了,大家還能齊心協力營建廣東,如今朝廷的赦免令一下,那些貶官身死嶺南的消息傳遍天下,如此一來,誰還敢去那個流放地當官。想來中原之地畢竟繁華,我等在嶺南苦熬多年,好不容易有機會返回故裏,他們不願留,也是情理之中。”

“那就詹範,這位原任惠州守在任上很照顧老師,現在為勃泥總督。他生在嶺南,想必也願意回家鄉當封疆大吏,我這就給他去信,告訴他:隻要他點頭,廣東就是他的。”

李之儀訕笑著,回答:“還有一位昔日的循州守,叫周什麼來著(周文之),我記得他去了兩湖,調他回來守廣西正好。兩廣一帶,小吏本都是我們帶出來的人,這兩位即使當上轉運使,兩廣也還在我們的掌心中。”

趙興放鬆了心情,望著李之儀笑著說:“李兄去了四川,我的章水大運河就可以向上延伸了,我打算炸掉沿江的礁石,使川府與長江水運暢通無阻,這成都方麵,還要靠李兄多多支應。”

李之儀點頭:“水運暢通,對我成都有益,不消你說我也會注意的。”

仆人奉上二陳湯,李格非與李之儀起身,拱手道:“請節哀!”

趙興咧嘴苦笑:“這話,我也應該對你們二位說。”

二李默然。

接下來幾日,趙興繼續接見了一批無名之輩,選取了部分願意投靠者,便帶著蘇軾長子蘇邁,小兒子蘇遁返回杭州,而蘇軾其餘的兩個孩子則不再願意在官場掙紮,趙興組織了蘇家的分家儀式。常州的家產歸蘇鼎,汝州的家產歸蘇過,蘇邁與蘇遁則隨趙興去杭州定居,並擔任小吏。

夏六月,趙興離開常州,順著長江一路向秀州出發,等他抵達秀州時,小皇帝趙佶關於秀州歸屬的答複也來了——趙興如願以償。同時。小皇帝也同意了他開設秀州市舶司的建議。

不僅如此,小皇帝還意猶未盡,同意趙興可酌情在沿海各個大州隨意開辦市舶司……

小皇帝對錢財地追求是急迫的,曆史上,到了宋徽宗時代,可謂“祖國遍地是海關”,當時,小皇帝一口氣開設了十多個市舶司。恨不得將天下錢財納入囊中。

接到誥命的趙興有點哭笑不得,他轉眼掃向晁補之,詢問:“晁大哥是打算留在秀州,籌辦秀州市舶司,還是隨我回家鄉?”

晁補之輕輕搖頭。笑著說:“我在嶺南數年,族中兄弟很是擔心,能有機會回家,自然要回家待上一年半載。這也是我該得的享受。”

趙興又轉向蘇邁,詢問:“如此,還是伯達兄留一下,我給你留幾名助手,也好在此處籌建華亭市舶司……我記得華亭縣也算繁華,有人口萬餘,沙腰、蘆瀝二鹽場還算有出產,我給你三十萬貫開辦費。如何?”

大宋朝整修一條黃河,一年花費也不過八千貫,三十萬貫的開辦費用已經是奢侈了。但趙興議定的市舶司當中,唯獨華亭,以前不曾有海外通商的基礎設施,而該地位又於長江口,是趙興計劃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三十萬貫地費用也不算多。

蘇邁預定的華亭知縣、市舶司推官。他是個不喜歡多話的人。隻拱了拱手,默默答應。晁補之連忙拱手稱謝:“如此,便要伯達賢弟多多操勞了,我回去後整理好家務,便立即赴任。”

蘇邁依舊默默點頭,接著,蘇邁的家人魚貫下船——他們這一支係今後將定居華亭,並在當地繁衍……

趙興的旗牌官引著蘇邁登岸,稍傾,又一名軍士登舟通報:“太尉,萊州膠水知縣宗澤宗汝霖求見!”

趙興不耐煩的擺手:“又是些煩人的托請,不見……等等,什麼,你說他叫宗澤——快請快請!”

晁補之聽說過這人,在一旁介紹:“宗澤宗汝霖,此人是元豐二年進士,與我同年。當時老師剛好是科舉座師,此人也算老師門下弟子,不過他中舉後,老師就貶往黃州了……此人中舉的時候已經三十三歲,是個老成之人,沒想到多年以後,他依舊在縣令地位置上輾轉。”

晁補之是有資格說這話的,他與宗澤同年中舉,雖然屢遭貶謫,但現在也是五品的華亭市舶使,當然,即使沒有趙興的存在,他也做過幾任京官,而宗澤卻一直當一個縣級小官。

宗澤比晁補之不如,比趙興更不如了,趙興及第比宗澤晚十餘年,他現在已經是二品太尉,而宗澤還是七品知縣,兩相比較,晁補之自然有資格調侃宗澤。

此時,艙內還有一個秦觀在,他不能上京城任官,一路上走一路上悶悶不樂,對於這樣的七品縣令,他沒興趣敷衍,便趁大家說話地工夫,他起身向後艙走去。

等宗澤進了船艙,先與晁補之敘了同年之情,而後才向趙興致意。

在宋朝,每年參加科舉的人,最高峰有四十餘萬,但進士及第者,每三年不過三百餘人,少的時候甚至不足一百人,所以進士同年及第,這份情誼顯得格外稀罕。沒一會兒,晁補之便與宗澤聊的火熱,趙興這個主人在旁邊半天插不上嘴。

稍傾,女使們開始奉上清茶,趁這工夫,兩人地交談稍稍停頓,趙興連忙插嘴:“汝霖兄,你認識一名叫嶽飛嶽鵬舉的少年嗎?”

宗澤啞然,他歪著頭想了半天,搖頭回答:“未曾聽過這個名字,怎麼,此人很出色嗎?究竟是何地人士,值得太尉如此掛念?”

趙興“哦”的一聲,神色失望,他避而不答宗澤的問題。端起茶碗,唯唯說:“請喝茶!”

“好茶!”宗澤抿了一口茶葉,禁不住讚賞。

宗澤能喝到這樣的茶葉,需要感謝cctv,感謝……嗯,說直白點,是某一天趙興無聊,偶然看到了一個農業科技節目。裏麵有綠茶的炒製方法。

趙興初來大宋的時候,也喜歡大宋人那種往茶中添置香料的飲茶法,但時間久了,綠茶地味道不免時時浮上心頭,到了廣州,有閑有錢,他便在惠州、梅州等地開始試著研製綠茶,沒想到竟然一舉成功了。

目前。這種茶葉還沒有開始上市,隻在趙興的親友當中流傳,但喝慣了宋式香茶的人一時之間還不能適應這種清淡的飲茶法,連蘇軾都曾說,引用綠茶之後。大宋的茶文化以及茶道不免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