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15章霍倫的心思(5)(1 / 2)

第315章霍倫的心思(5)

事實上,無論是霍士其還是他的堂兄霍倫,對“劉伶台案”都不能說是一無所知,隻不過他們聽說的那樁公案有另外一個稱謂——壬戌年禮部貢試舞弊案。

商成攢起了眉頭。他到現在還是非常不習慣這種民間常用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也換算不出壬戌年具體是哪一年。他就知道今年是夏曆乙亥年,自己和蓮娘成親的那一年是壬申年。

霍倫看出商成對年代和時間有點迷糊,就解釋說:“壬戌年就是東元七年。”他看了霍士其一眼。他有點不大明白,明明是來和商成談釀酒作坊的事,怎麼自己的堂弟會把話題扯到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上。但是看商成和霍士其的神情都很嚴肅鄭重,他便聰明地順著霍士其的話題說下去,“那一年的禮部試事前有人泄露了考題,結果發榜之後,事情就被心懷不忿的落榜考生揭發出來。弊案一出,朝野嘩然天下為之震動,當今也是龍顏大怒,即刻就下旨上京城四門落鎖,三千羽林軍傾巢出動兵圍貢院,全城大索參與舞弊的官員舉子。據說,事後被砍頭的就有三四百人……”

他說得眉飛色舞,商成卻越聽越覺得他這是在演義。就不說出動羽林軍是個什麼概念,單隻砍下三四百人頭便絕不可能!這又不是謀逆案,怎麼可能一次殺這麼多人?就算他不是法律係的研究生,也沒仔細研讀過大趙的刑律,可他依舊這不過是一樁重大的瀆職案件,了不起誅除幾個首惡以儆效尤,其他的相關人等該撤職的撤職,該查辦的查辦,把作弊的舉子剝奪功名再交由地方嚴加看管,朝野的風評物議自然也就會偃旗息鼓。要是朝廷體恤舉子們十年筆硯磨礪的心血和艱辛,另外舉辦一次考試,別說沒人會去議論朝廷的不是,說不定人人都要頌揚皇恩浩蕩君恩似海。想想他進京述職時不過為燕山衛從禮部多爭取到兩個參加貢試的名額,溫論就恨不能在州學裏刻碑紀念,假如東元帝真為舞弊案重開貢試,隻怕是個讀書人就要對皇帝感恩戴德。

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並不相信霍倫所講述的故事。他覺得,燕山離京師遠,屹縣又是偏僻小縣,等口口相傳的消息轉到霍家兩兄弟耳朵裏的時候,估計至少在案發的半年之後,案件的麵目早已全非不說,說不定當年在京師裏都沒掀起多少風浪的一個小小舞弊也會變成潑天大案。

不過,他還是接受了故事的一部分。無風不起浪,看來那年的科舉考試的確有問題。不過回頭想想,他又覺得這很正常。沒有弄虛作假現象的考試才是不正常的。曆朝曆代大概沒有哪一次全國性的統一考試沒有毛病;特別是當這種考試與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的時候,它就更加具備了滋生醜聞和弊端的條件;東元七年的禮部試不會也不可能例外。

事實是當時的情況遠沒有霍倫說得那麼曲折離奇,反而和他的猜測更加接近一些。

按照霍士其現在知曉的情況看,那年的禮部試確實是有一些情弊,不過並沒有落第的舉子去官府作檢舉。案子也不是舉子們揭發的,而是因為參與作弊的人裏麵有人的手腳不夠幹淨,讓禦史台在一次例行的公務稽核中發現了蛛絲馬跡,再順藤摸瓜追下去,最後一路查到幾個考官和十幾個舉子貢生。這無疑是樁醜聞,所以朝廷並不願意聲張,把正副兩個主考一人加了一個“最次末等”的考績評語,又撤了幾個考官的官職差事剝了十幾個舉子的功名,然後事情就不了了之。正象商成猜測的那樣,所謂的“壬戌年禮部貢試舞弊案”在京城裏基本上沒什麼人談論,許多落第的舉子甚至壓根就沒聽說這個案子,更不用說什麼“朝野震動”了。

然而這並不是案件的全部。除了一些天生敏感和政治嗅覺高度靈敏的人以外,誰都沒有意料到,這個發生在東元七年春天的不起眼的小公案竟然是後來幾年中席卷官場的“劉伶台案”的序幕。當時人們也談論它的興致都沒有,自然也就不會有多少人會去關注它的後續進展一一

幾個丟官撤職的官員很快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十幾個剝奪了功名的舉子中差不多有一半人也灰溜溜地回原籍了;

一個月後,當人們已經徹底把這事忘得一幹二淨的時候,內廷突然傳出連串的旨意和詔書,僅僅在一夜之間,東元帝的兩位叔伯一個兄弟三位親王、四位郡王還有一位嗣王,悉數以“妄議”的罪名被奪爵:緊接著皇三子邯鄲王改封潞州王,欽旨即刻之國;另有東西兩京、西安府、趙縣八家宗室遠支被嚴詞申飭,三位當家人被移送宗府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