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章 回家的路(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回家的路全程都是土路,不要水泥路,連一段柏油路都沒有。路麵凹凸不平,還有不少沙子、石頭和牛糞,加上後座上載著兒子,王祥裕騎的並不快。平路和下坡時,自行車載著父子倆前行,到了上坡,王祥裕推著車,王鶴拎著網兜跟在後麵。

走在回家的路上,王鶴的心如春風拂過的水麵一般,泛起了漣漪。這條路在上學的時候曾經走了好幾年,後來舉家搬到縣城後就走的少了,隻有回老家看爺爺奶奶,過來鎮上買些東西的時候才會經過。

騎過了好幾座橋,翻過了好多個坡,省道變村道,路麵變窄,兩邊的稻田漸漸多了起來,有的剛插上了秧苗,有些水田農民還在趕著大水牛在耕著,在進行插秧前的最後一項準備工作。

這項工作在孩子看來挺好玩的,人站在一個有點像是“曰”字的木製工具上,除了中間那一橫是螺旋槳狀可以滾動的外,其它橫豎的是扁形的,通過牛的拉動,人的體重的重壓之下,讓螺旋槳在水田裏滾動起來,把田裏的之前已經犁翻水泡並耙爛的泥土再打爛,這道流程走完後,後麵還要讓牛拖著一根一米多長打橫的圓木,在田裏來回壓過幾遍後,然後就可以插秧了。

因為爸爸在鎮上上班,農忙的時間基本不在家,家裏的農活大部份媽媽都能自己搞定,唯獨像趕著大水牛耕田這事做不了,這時候往往是求著幾個叔叔幫忙,大多是讓二叔幫忙,因為兩家離得最近。

犁田、耙田都不會讓孩子羨慕,唯獨這個“踩轆軸”的時候,幾乎每個農村孩子都曾希望,在牛屁股後麵站在曰字工具上的是自己!一邊揚起趕牛的鞭子喊著,一邊聽著腳下的碌柱壓打在水上發出“噠噠噠噠”的聲音,就像是大將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一般,這是多麼威風的一件事!

不過大人們卻不這麼認為,媽媽就經常教育王鶴:如果不好好讀書,長大以後耕田,使犁耙轆軸!

王鶴坐在自行車後座上,重新走進了記憶中的鄉村。

快到村裏的時候,路兩邊好些人家的煙囪已經升起了灰白色的煙,這是開始燒火煮水做飯了。父母幹農活辛苦,在家的孩子必須算好時間燒水做飯,讓父母一回到家就有熱水可以洗澡,洗完澡後,菜也做好了,剛好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

王鶴在家的時候,一般都是他負責燒火,姐姐負責做飯做菜。這年頭的孩子可不是公主或王子,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學生,隻要在家,家裏的活不管是燒火做飯,還是放牛、割草,基本上就是你的活了。

王祥裕一路和認識的人打著招呼,最後騎進了水電站,把自行車放進了電站裏麵。

剛進村拐了個彎後,王鶴就看到了那根熟悉的大鐵管,從電站後麵的山頂順下插到電站裏,鐵管總長超過兩百米,直徑超過五十厘米寬。大鐵管外麵是淡黃色的,也不知道是塗的漆還是生的鏽,在山頂接到了水渠的水後,經過了兩百多米的落差,衝落下來產生的動能,帶動發電機組轉動發電。

電站很,發電量有限,隻能供給附近這幾個村子使用,近幾年村民的家用電器除了手電筒之外,大多數人家都添置了錄音機、電風扇、電視機等,村裏還有用電的碾米機,還有一個榨油廠,電力供應有點跟不上了,尤其是在雨水較少的季節,時不時會停電。

王鶴上一世和堂弟一起看動畫片,經常看到一半就沒電了,尤其是周末晚上六點多鍾看《貓和老鼠》的時候,停電更是頻繁。

電站門口有一塊空地,旁邊是農田,還有一口魚塘,魚塘邊上有一個賣部,在二十年後,這些都被盡數推平、填平,建起了樓房和一個廣場。樓房除去村委會外,是村民自住的房子。廣場是供村民休閑健身之用的,平日裏基本上是六十以上的老人,帶著一兩歲到十來歲的留守兒童在玩,孩子的父母、哥哥姐姐,基本上都出門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