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98章 女主臨朝(之波瀾)(1 / 2)

正當朝中大臣們自覺的分成倆黨,一黨自覺的想著皇後靠攏,另外一黨則在王蕎的帶領下正在想著怎麼找麻煩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件是最早的征兆起源於淑之手下的田莊、山林、漁場等產業,由於接受了大元皇室的私產,淑之早在聶政沒有登記的時候就開始把原來自己的田莊裏的老人們紛紛提幹成了小頭頭腦腦,然後直接作為骨幹下放到大元的各地的皇家產業之中,尤其這些人都是軍眷,而且是成戶成戶的遷徙去的,一次遷徙至少上百戶互相守望相靠,自主權大,而且都具有不小的戰鬥力。那是,都是軍眷,這個時間的家裏頭都以人丁興旺為美,很少有家中就隻有一個兒子的情況發生,一般都四五個,當然若是窮苦,能活下來的就少,即使都活下來了身體也不好,畢竟長期缺乏營養,還能夠長得壯實那真是太少了。

但是他們是跟著聶政和王淑之的軍眷啊!!~這倆年多以來,就照著王淑之給那優惠條件和餐補福利,這些軍眷們雖然過的比不上聶政麾下的那那些軍事們,但是各自生活水平那也是非同一般的高啊,尤其在淑之提倡的以家庭為單位兼營各種捕魚、捕獸、揉皮革、織布等等各種手工小作坊中,並且同意收取原料,並且同意收集各種半成品再次做深加工,美化包裝,最後利用銷售渠道把這些重新打造成精美物品的大小

商品販賣出去。

由於整個大元的皇家田莊、礦山等產業遍布整個大元各郡,所以淑之更是第一次在整個大元構造了銷售網絡,設置了一級二級銷售網點及倉儲中心。

這種特別新奇的銷售渠道的設置,本來即使淑之下令,在她想來,幾個月之內應該也是沒有什麼成效的,畢竟是新興事物,有不在她跟前,都是一群古人,思想僵化,又沒有盈利的參照樣本,就連淑之這樣覺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也覺得在這個個時代推動這種經營模式沒個一倆年也沒指望能有顯著的收益。

可是淑之顯然是低估了她派遣到各地的軍眷們骨幹作用,和這些軍眷們對她的幾乎是偶像大神一般的崇拜和堅定信心。由於淑之此前曾經屢次讓他們震驚和見識了什麼叫做資產的成幾何倍數的膨脹,以及他們這倆年來實打實的真金白銀的收入。所以這群人都特別的信賴淑之的話,但凡是淑之決定的即使別人都說是錯的那也是對的:但是是淑之決定要做的,即使別人都說不可以他們也堅決把他實行了。

而且這群家夥由於是軍眷出身,武力值還強,而且還是百戶大夥,跟其它附近的各處征調過去的軍眷小團體們還互相的呼應,不停的吸納發展,這些被他們接手的皇家產業,幾乎是在日日變化,不過幾個月內有些基礎好的已經開始急劇的收攏資金,那些基礎差的很多也盈利在望……………,各種勝利的消息開始從各個的基點一層一層的上報。各地的縣級單位上報到州級單位之後,州級要重新核查,確認無誤之後才能再上報到郡級單位,郡級單位同樣必須經過核查才能向上京皇宮中呈報,所以淑之得到消息就更加的晚了……

可是就在淑之沒有得到這個消息之前,一場詭異的遍及全國的百姓騷亂就開始了……這場百姓騷亂一開始就是零星的,很多百姓都看到了皇家田莊和其它產業中雇員們的變化,好多人就根本坐不住了,這種不滿越來越大,抱怨越來越多。終於演變成小股的百姓騷亂升級,有能力的就脫離原來的主人,趕著就各地的皇家產業中做工,沒能力就逃離原來的主人,跨越州,跨越郡逃離到遠離原本主人勢力範圍的地方然後轉戰到皇家產業之中。由於淑之的計劃是自行自主發展,但是不要飄離總的計劃…。於是乎,各地的軍眷們更加肆無忌憚的收納各行各業的經營發展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畢竟盈利的五分是要上繳的,倆分截留以供後續發展,另外三分是他們每月每年的分紅。

話說娘娘這分紅太讓人哈皮了,木有人不喜歡它的。縱然這個參加分紅的人是要簽訂軍令狀(其實就是簡易合同),最後還要按手印,但是大家還是積極踴躍的按了。

這都是為毛呢,為毛他們都能那麼速度的接受淑之給予的新安排和新計劃以及各種新生事物呢?還不是銀子鬧的,比如淑之在上陵邑扶搖城的就是一個大宅子和十幾個田莊子和商鋪,一年的收益加在一起不過萬把倆銀子:後來淑之下手改革之後,這個數字就開始成倍的增長,最明顯的就是到了虞州府城,聶家的產業在淑之的手裏一下*拓展到田莊幾十處,軍眷人口發展到幾千人,最後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萬人房產幾十處,商鋪十幾處。這才多長時間啊,不到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