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4章 君子慎獨(1 / 3)

直到蘇聯解體之前,“經互會”這個華約國家之間的外貿組織,始終采用一種非常奇葩的結算方式。

當時這些國家貨幣,對美元的官方彙率都極度虛高。比如人民幣對美元,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中前期,一度按照1塊美元換17~人民幣波動。

但到了黑市上,至少要拿出8~10塊人民幣,才能換到1塊美元。官價和黑市價的差價一度有四五倍之多。

(不過跟後世的北棒相比,就巫見大巫了。北棒幣對人民幣的彙率官價和黑市價,現在還相差17倍。而且北棒還沒有外彙券,官方彙兌和民間用的錢長相一樣。

所以現在去北棒旅遊的人,如果有本事繞過旅遊團的監視,偷偷找到黑市兌換渠道,直接跟北棒平民換錢,日常花銷就能省17倍。不過被發現的話就會驅逐出境。)

但這卻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整個經互會體係的國家,幾乎個個都是按對美元虛高五倍來算的。那時候1盧布能換1塊5美元(黑市上就盧布換1美元),如果人民幣的官價不跟著盧布漲,那跟老毛子做生意的時候就會巨虧。

於是就出現了華約陣營內部外貿都按官價、對資本注意陣營外貿都按黑市價的雙軌製。(這也是為什麼70年代末、80年代初,蘇聯的名義GDP並不比美國弱多少,因為它的名義GDP是按乘了5倍之後統計的。)

兩套製氦機設備,賣出00多萬盧布,實際上相當於10~140萬美元。比本來擬定的80萬美元一套對西方出口價,固然是打掉了15%的折扣,但總算還略有毛利,並不虧本。

何況還能攤銷掉一部分前期研發費用、在訂單中進一步磨合改進工藝流程。

顧驁算了一下,按照國家給的“研發負責人不低於05%創彙獎勵”,再加上廠裏二次分配的“%技術團隊獎勵”,老爹估計能合法地拿到萬盧布。

萬盧布真按黑市價格,也就換成六七千美元。不過在1979年年中,卻是絕對的巨款——“萬元戶”這個名詞,還要到今年年底才會開始流行起來,成為一個都市傳。

顧驁第一次對政策有了些擔心。

“直接發這麼多錢,不會被人記恨吧?政策能落實麼?”他私下裏問包處長。

對此,包處長表示讓顧驁一百個寬心:

“放心,國家不會這麼沒度量的,本來就是這次外事談判前給的政策,就算收益超過想象,這個案子上也是不會變的。最多以後遇到同類情況,根據這次的經驗做出點調整——

政策跟法律最大的區別,不就是修訂的靈活性高麼,但對於修訂之前的事情,那都是不溯及既往的,要對國家的開放態度有信心!”

顧驁:“你是,以後的對外技術出口,有可能改動‘05%和%’這兩個具體比例麼?”

包處長老謀深算地笑道:“怎麼可能吃相這麼難看,那國家還怎麼號召知識分子奮勇努力?最多是細化一下,按照階梯比例獎勵。最低一級的,不定還會抬高一些獎勵額,設個保底。不過再往上,那就不定會降比例了。”

顧驁心算了一下,立刻明白了包處長的意思。

比如,本來是05%一刀切,如果直接改成04%,這是朝令夕改,有傷國家信用的。

但如果改成“創彙總額低於10萬美元的,獎勵1%,10~0萬美元之間08%,0~50萬之間06%,100萬美元以上04%……”

那就絕對沒問題了。

從定性上來,這不是“取消曾經許諾過的福利”,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細化”,是有增有減、劫富濟貧的。最後不定就跟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