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94章 百撕不得其解(1 / 2)

(申明一下,這幾章反複有人黑華為黑米。希望大家多增加些姿勢水平,就知道各種商業模式和競爭定位,曆史上都是反複重演的。我隻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進行了類比。沒某種商業戰略不好。

就像打愛國牌沒有錯,錯的是隻打愛國但不注重質量,性價比也沒有錯,錯的是要了性價比後就忽視用戶體驗。這些是不矛盾的,因為提升用戶體驗並不會增加生產成本,有時候隻是需要領導層重視一下設計,別被純理工科思維束縛就好了。書中任堂世嘉尋找自己競爭優勢長板的時候,類比了華為米,可他們的死因是另一側的短板)

6月8日,世嘉SG-1000遊戲機正式發售後三。

舊金山灣區,位於矽穀的雷德伍德市。

世嘉(美國)公司的總部,如今就坐落在這座城鎮上。

這也是矽穀特色,灣區的無數鎮,都有可能盤踞著形形色色的I/電子巨頭,而不會全部紮堆聚集到舊金山市區。

世嘉(美國)的掌舵者大衛羅森,緊張地張羅著公司的日常事務,心情複雜地等待著第一波審判。

大衛羅森這人,後世的中國玩家肯定是不熟悉的,因為按照原先的曆史軌跡,他隻在8年之前的街機時代風光了一下,隨後就跟著雅達利崩潰一起完蛋了。後世真正讓世嘉這個牌子繼續出名的,是世嘉(曰本)公司,是中山隼雄。

如今因為曆史的微調,大衛羅森這個已經年過55歲的老人,顯然還有機會重新站一下他曆史使命的最後一班崗,要是萬一贏了,還真能繼續發揮餘熱。

SG-1000遊戲機的研發任務,主要是世嘉(曰本)公司的工程師團隊完成的,美國公司隻是負責了第一批街機遊戲的卡帶移植工作,更偏向軟件研發。

這也是80年代早期,美日分工的常態。當時曰本人在電子硬件的研發能力上,已經超越了美國,美國公司隻是在軟件方麵更占優。

不過,盡管遊戲主機是世嘉(日本)研發的,中山隼雄和大衛羅森在市場投放策略方麵,卻達成了驚人的一致:

第一批貨就優先供應美國,先打美國市場,如果能占住雅達利崩潰後的空白,再殺回曰本。

這一點外人或許難以理解,但隻要深入了解如今曰本的遊戲機市場氛圍,就可以想通了——年初的雅達利大崩潰,隻是僅限於“雅達利在美國市場的大崩潰”。

最多再加上一個歐洲。

而在曰本市場,去年雅達利600遊戲機的銷量,隻有美國市場的0分之一,全年還賣不到0萬台。

今年卻發生了逆轉。

美國的雅達利銷量跌了40倍之多,曰本市場幾乎沒有跌。成了美國每周隻能賣出去000多台雅達利遊戲機,曰本市場卻能賣出近5000周銷量。

中山隼雄和大衛羅森都知道,這是因為曰本人對“美國爸爸”的迷信還沒破除。

曆史上,直到85年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暴漲、曰本人全球買買買提升民族自尊心之前,他們對美國貨一直有一種敬畏之心。

所以,即使世嘉如今先打曰本市場,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因為在曰本,雅達利還沒涼透。

既然如此,不如先打美國市場。

大衛羅森的思路很清楚:顧驁的鯤娛樂已經占住武林盟主的大義名分,和懟雅達利的“首義”,加上鯤的遊戲機設計也確實沒毛病,世嘉想贏過鯤已經不可能了。

但是,隻要世嘉的機器也不差太多,跟在鯤背後分享紅利期,大家爭個三七開,世嘉三,鯤七,大衛也就滿足了。

最關鍵的是,即使世嘉隻占到“三”,也意味著世嘉在美國的銷量,會明顯反超雅達利。

到時候再殺回曰本市場,可就不是“卑賤的國產貨”了,而是“在美國爸爸那兒殺得七進七出的出口轉內銷”,品牌逼格完全不同。

到時候,就可以在曰本資本市場講一講“如今有兩家遊戲機公司分別在美國市場擊敗了雅達利。其中一家是曰本公司,另一家是中國公司,就問你們曰本消費者支持哪一家”的愛國注意故事了。

連美國爸爸自己都不迷信他們的美國爸爸同胞了,你們這些曰本消費者還迷信個毛線啊!

計劃通!

……

“最初銷量統計出來了麼?情況怎麼樣?有沒有鯤PLAY-PUER首發日時三分之一的銷量?隻要有三分之一,就算不錯的開局了。”

大衛羅森今第四次看表時,終於等到了公司的銷售總監魯賓彼得森踏進他的辦公室。

大衛立刻站了起來,親自繞過辦公桌,幾步迎上去抓過報告。

魯賓彼得森卻麵有難色:“老板,不太樂觀,最新從經銷商那兒反饋過來的數據,竟然有40%的經銷商,首發前兩內,一台SG-1000都沒賣出去。目前全美範圍內,我們已經統計到的經銷商,前兩銷量總和,隻有1000台……”

大衛羅森的表情立刻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