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59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1 / 3)

顧驁跟馬風聊了喝完足足三壺咖啡的工夫,總算是鬧明白了這兩年馬風究竟走了多少彎路、受了多少坎坷。

原來,馬風從8年被安排去了外經貿口後,兩年裏的經曆,倒也跟他平行時空94年去商務有關部門後的經曆差不多。在美國,都見識到了那邊超越於時代的高效率商業模式,然後大開眼界,想回國做點大事。

“舉個最簡單的,我在外經貿口,見識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比如,國內因為資訊不透明,一個汽車廠,別的都可以自己造或者找到供應商,可是一個萬向節不會造,又不知道國內有沒有其他企業在專門造這個。

然後,可能就要安排一個副廠長、一個供銷科長、好多技術員和業務員,全國出差亂跑找貨,可能最後差旅費考察費都花了幾萬塊,隻是解決了一個‘找到特殊供應商資訊’的問題,這多低效?多浪費錢?

另一邊,有能力加工這種零件的廠,可能一年也接不到幾個這種需求,又沒錢打廣告,漸漸就會產生‘這個東西不值得專門做’的退步念頭,久而久之就不堅持了。而如果我們跟美國人一樣,有供應商黃頁,不全國的,至少一個省的,那能省掉多少事呢?

做黃頁的單位,看似給你做個諮詢、聯絡一下上下家,可能收你幾百塊諮詢費,或者是你採購量的精密零件,直接給你加到單次採購價上。看似有些廠覺得諮詢費太貴,捨不得,但總比你自己滿撒網出差找便宜至少幾十倍吧?

我也知道,我這人數學不行,理科都不行,就是個教英語出身的。你讓我自己搞高科技的生意,我這輩子是沒戲了,咱不能跟顧哥你學,我一輩子就是投機倒把的命了。不過,在美國,我是真心發現原來投機倒把不是僅僅賺差價的。

投得好的那些,也是真心從零開始創造價值、創造需求匹配需求增加就業的。有些單子,沒有投機倒把的人引導發現,可能就沒了,倒賣的人,才是這種生意的內生性原動力。結果我腦子一熱,就往下拚了。”

這番話,是馬風對自己初心的傾吐。

很符合一個商務或者外經貿口的管理人員,見識了美國的高商業效率後,產生的反思。

隻不過,這一世他站在高處、係統地出去見世麵,比原本曆史早了1年,所以考察回來的心得,也從“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提前成了“傳統供應商黃頁、信用體係、眾聯合定製”之類80年代的美國先進模式。

但核心思想是一樣的,那就是馬風想提升商業效率,做一點“投機倒把也能創造新需求新生意新就業”的事兒。

如果馬風前麵的那番話,後世看官因為不了解當時的商業氛圍背景、難以理解的話,完全可以用後世貓海外購時代的同類例子類比一下。

比如,後世在抖音上,就有過一些貓係平台組織者的自述視頻。有一個視頻裏,那個平台負責人很驕傲地:有個意大利客人要開趴體,需要一些把客人震住的稀罕裝飾品。然後他發現在國內吳越義務,有玩具供應商,會造幾層樓高的充氣恐龍,覺得很酷炫,就買了,最後還跨國發來好評雲雲。

這個交易本身很簡單,但這段視頻在抖音上,卻被很多敵視電商的人酸:不就是做了個中間商嘛?有什麼好拿來吹的?是東西是你加研發的還是你家生產的?虛擬經濟狗!

出這種話的人,顯然是無知。

稍微動動腦子的人就知道,貓係該平台的負責人,之所以強調這個案子,是為了明:有些單子,在非電商時代,或許就壓根兒不存在了。有潛在需求的人,想象不到世界上有人能滿足他;有潛在創造力和製造力的人,壓根兒想不到世界上有人會需要這麼眾的東西。於是一開始就既沒有生產,也沒有訂單。

這些需求,是更高效、資源調度更集中的新技術新平台,憑空創造出來的。商業模式才是這部分需求的第一生產力,而不是技術和產能。

這就是後世《連線》雜誌主編克裏斯安德森論述的“長尾效應”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