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81章 代入錯誤變量(1 / 2)

什麼是重複博弈?顧名思義就是同樣結構的博弈過程,會被重複很多次。在很大程度上,無論是商業,還是軍事、政治,重複博弈都是信用的基礎。

用一句毫無經濟學和社會學基礎的人都聽得懂的人話來翻譯一下,

這就好比你家樓下的賣店不敢太坑你,因為你以後還有的是機會問他買東西,他對你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長期訂單。

但是旅遊景點的店可以隨便坑人,因為反正絕大多數旅遊景點對於絕大多數遊客來,一輩子隻去玩一次。

他就算不坑你,你也不會念著他的好下次再來照顧他生意。不坑不就虧了嗎,少賺錢了嘛。所以旅遊景點不坑人的店隻會幹不過坑人的,最後被最坑的淘汰掉。

從這個角度,後世中國人紮堆旅遊的地方更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人家也知道中國人的虛榮比更高,有點錢精打細算就是為了賣弄自己多去了幾個國家,多曬一點朋友圈。今年沖繩明年布吉島後年宿務巴厘塞班島……每個地方都知道你隻會去一次,幹嘛不宰客?

要是跟歐美那些比較自信恬淡不顯擺的人群那樣,每年就是要找個地方日光浴渡假一下,不是邁阿密就是格林納達,也不發朋友圈,不圖顯擺去過更多國家,那麼邁阿密和格林納達這些地方的海景日光浴渡假村消費就相對和諧一些。

到底還是文化自豪感的問題,美國人覺得去“外國”就跟中國人覺得去西南山區一樣,沒什麼好曬朋友圈的。沒了為朋友圈而活,也就沒了坑。

扯得有點遠,回到顧驁跟傅高義教授的切磋上來。

重複博弈這個理論,用在社會興替上,是最容易折射出中外的不同。

沒看錯,就是“中”和“外”的不同在重複博弈這個問題上,可以除了中國,以及受到古代中國科舉文化影響比較厲害的南北幫、越老柬之外,其他地球上所有國家,都是另一個陣營的。

因為它們都沒有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的大一統曆史。

歐洲人的戰爭,直到拿破侖時代的排隊qiāng斃,在中國人眼裏,都還是跟宋襄公之仁一樣的可笑而缺乏詐術詭道。

它們也不是不知道背信棄義耍詐的好處,但問題是你沒法通過一次耍詐的得利就滅了全歐洲,以後別人會聯合起來滅你這個背信棄義的家夥,你就歇菜了。

一直要到一戰打起來,1914、15年都還是比較講外交原則、國際法的,真到1916後雙方認清了這是兩大陣營滅對方種的總體戰之後,意識到你徹底滅了對方陣營後可以斬草除根、重塑整個世界的國際法、重塑整個世界的曆史觀後,才無所不用其極起來。到了二戰就更延續了。

而中國人早在劉邦那時候,就知道了不要臉沒關係。隻要這種不要臉能夠實現徹底一統,先把對方誅滅九族斬草除根,麵子和仁義的事情可以慢慢來,刀把子在手後再來焚書坑儒,罷黜百家,那你做過什麼都不要緊。

宰客一刀就直接宰死了,斷子絕孫了,沒有下一次的生意了,這種情況不要因為擔心重複博弈而束手束腳。

當然這些隻是曆史的積澱,是一種文化存在,本身沒什麼對與不對,好與不好。

要發展,要交往,就要承認這種曆史存在,然後用恰當的方式的對待。

跟沒有重複博弈曆史、隻有成王敗寇、輸家滅族的文明,就要適應他們的態度。如果純拿美國人那種“輸了不過是過幾十年再來一次”的隨性態度來傲慢硬套,肯定要出摩擦的。

傅高義和宋逸民也是懂行的,前麵那些掃盲的話其實不用顧驁多講,那些旁白也不是給傅高義聽的。

大家點到即止,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

似乎是為了話題顯得不那麼沉重,顧驁開了一句貌似玩笑的話,來調節一下氛圍。

“傅教授,今我們隻是閑聊,反正也不上媒體,我就不在乎是否嚴肅了。我最近看了一部曰本人去年新出的漫畫,裏麵有一句台詞我挺喜歡:

同樣的招數,不可能第二次對聖鬥士有效。我覺得這特別適合用來補足你們美國人對中國問題的理解。

李世民是靠弑兄逼父篡奪到皇位的,所以他怎麼可能讓唐朝第二次重演這樣的戲碼?他當然會嚴防死守,因此我覺得李承乾試圖在他爹那兒重演這種奪位的時候,簡直愚蠢至極。

趙匡胤是黃袍加身上位的,所以他馬上就會杯酒釋兵權,並且確保通過製度建設,讓宋朝哪怕有可能亡於異族,也不可能亡於武臣傭兵割據。

不管什麼時代,我覺得跟中國人打交道的外國人始終要記住這一點,才能跟中國人打好交道。”

傅高義聽得麵無表情,這些道理太粗淺了,實在讓他這個學界泰鬥提不起興趣來:“顧,你是不是意有所指?我覺得這番話太老生常談了。”

“老生常談麼?老生常談也不是人人都能活學活用,知行合一是很難的。”顧驁微笑了一下,也不正麵反駁,隻是眼珠一轉,“那麼,我們就用唐宋的例子,來複盤一下明朝,傅教授,你對明史熟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