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55章 很大一盤棋(1 / 2)

關於如何為未來的筆記本化時代做準備,顧驁的每一點技術腦洞,都是絕對的真知灼見。

王安和鯤的技術團隊要是能突破固有技術偏見,認真沉下去搞好用戶體驗,認真揣摩人性化設計,將來絕對是大有可為的。

比如,顧驁剛才提到的“目前的計算機作業係統,畫麵輸出解析度體係,都隻有五比四的方屏一種比例,配合R顯示器”這一問題,外行人或許看起來沒什麼,但真要發展筆記型電腦的時候,就會發現都是問題。

顧驁後世剛讀學的時候,是見過199年前後,ib公司推出的首款筆記型電腦的。那玩意兒當時用了很多看起來很黑科技、但實際上體驗著實紗碧的設計。

因為ib公司不是微軟,也不是蘋果。ib自己,是沒有作業係統的。而199年市麵上,微軟放開的那些作業係統,都還隻有5比4的屏幕解析度,ib就隻能硬體去迎合軟體,研發了一款“可摺疊鍵盤筆記型電腦”。

這台筆記本的形狀,是5比4的長寬比,看起來比較方,沒有後世的筆記本那麼狹長。

但因為鍵盤的長寬尺寸比例是基本上定死的,哪怕把旁邊的數字鍵盤去掉,其餘部分鍵位布置地儘可能緊湊,一塊鍵盤的長度也至少是寬度的兩到三倍。

而筆記型電腦裝鍵盤的底蓋尺寸,是要跟裝屏幕的麵蓋一樣的,ib實在沒辦法,就弄了一塊拚接摺疊式的鍵盤,來配給它的全球首款筆記型電腦。

這個電腦合起來的時候,鍵盤左右會被升降支架分層成兩段,交疊收攏,開啟屏幕的時候,跟屏幕轉軸聯動的鍵盤支架才會重新撐開,把鍵盤拚起來——所以用戶會看到,這個電腦開啟的時候,下麵蓋突然就比合攏狀態變寬了一倍,這就是鍵盤展開的效果。

後世90後00後應該是沒見過這玩意兒的,不少外行人最多是在抖音上那些考古視頻刷到,還評論驚呼“ib當時真是頂星黑科技啊”。

這種法就很沒見識了,這哪裏是黑科技,分明就是瞎折騰。

設計的領域,少就是多,能夠靠做減法簡潔完成的事情,就別做加法。整那麼多沒用的花裏胡哨作死呢,還不是一拳撂倒。

後世蘋果公司在這個問題上,就比較容易搞定,因為蘋果的定位跟ib不一樣,他們是有自己自研的作業係統的,船好調頭。

市麵上的微軟係統都沒有寬頻解析度輸出,蘋果就自己在a-s上寫一個,你想咋個比例寬屏都行,惠而不費。

所以後世90年代中前期,蘋果的筆記本就比ib的體驗人性化很多,早期版還薄很多,而且看著寬寬扁扁的,更像是筆記本而非手提箱,外觀也酷炫。

而微軟公司要到in95時代,市麵上想做筆記型電腦的本陣營硬體商多了,才會慢吞吞地去搞係統層麵對寬屏解析度的支援。畢竟微軟隻是服務大眾的,一個需求不夠普遍時,開放式係統商是很少會去響應的。

船好調頭的公司,打那些大路貨的公司,拚主流市場是沒前途的,必須始終拚眾高端、頭部精英用戶,最快地響應他們的痛點。

……

解析度隻是一個細節,係統和硬體結合的散熱設計,也隻是一個細節。這樣的細節不可能全靠顧驁的腦洞來解決,他隻是把後世常見的一些問題出來啟發一下。

{散熱不僅僅是結構設計的問題,也要加入係統軟體層麵的監控工具,就跟後世60硬體助手或者魯大師一樣。比如加一個Pu溫度監控,一旦溫度過高就降低運算主頻、甚至暫時犧牲性能,還有很多類似的保護性係統層麵演算法。

在筆記型電腦出現之前,電腦作業係統很少考慮這方麵的軟體演算法,因為台式機散熱基本上是夠的。所以,王安如果在筆記本這個品類出現前,就提前做好這方麵的技術驗證和儲備,到時候就能比同行搶跑一個設計周期。}

不過僅僅是這些提點,也足夠對門下的項目人員刷新認知了。

所有原本因為Ps電腦項目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技術負責人,在老闆麵前重新謙虛了下來。

“我們聖誕假期回來,就會布置研發部門開始為新技術做儲備,而且好好地全麵論證排查。”約翰錢伯斯誠懇地表態,渾身充滿了幹勁。

“鯤這邊也不會落後的,我們會把攜帶型遊戲機的開發重視高度,提到跟主機並列的程度,充分考慮未來幾年電腦遊戲對主機遊戲市場的侵入威脅。”這是鯤總裁舒爾霍夫的意思。

年會午宴在一片團結的氛圍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