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83章 誰才是互聯網(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

既然所有指望畫麵、效果花裏胡哨的新應用,都不可能在Ps-bK上成為差異化競爭優勢,“獨佔軟體”領域能打的牌就很少了。

辦公應用這些,是王安的一貫強勢,能發掘的需求早就發掘完了。

顧驁隻能寄希望於一款劃時代的重磅應用。

而且是一款不僅給Ps-bK筆記本使用的應用,更是可以相容發售到Ps的老款台式機上,也就是在Ps-s自家作業係統的機器上都能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晚上下班之前,約翰錢伯斯給了他一個好消息。

“老闆,您兩個月前布置的那個事兒,軟體部的人已經搞出點眉目來了——基於那個布列塔尼亞佬、蒂姆李的-eb,開發的獨立內核訪問器,支援圖形操作和檔案夾瀏覽。

協議也是用的的協議,不過因為目前還沒有服務提供方的授權,暫時無法使用,我們隻能花錢模擬測試。”

約翰錢伯斯來彙報的時候,軟體部門的負責人也是跟來展示,兩人拿了一台半成品的筆記本工程樣機,還有一台預裝了的測試台式機,向顧驁演示。

原來,顧驁指望贏得短期優勢的獨門應用,正是一款瀏覽器。

當然了,在1991年就研發瀏覽器,那是個高科技的活兒,絕對不可能跟後世那種牌一樣用別人的瀏覽器內核、外麵套個皮就算數。

不過,也別把這玩意兒想得太複雜,因為如今瀏覽器要服務的對象,也是非常簡陋的,要索引的數據和檔案也非常稀少。

“很好,我看一下效果。”顧驁在索引框上點擊著選項,然後在自行架構的測試資料庫裏檢索檔案內容,遠程瀏覽,開啟,訪問網關解析……

一些基本的操作,至少勉強是能跑通了。

有些不了解互聯網早期發展史的看官,可能會覺得懵逼:1991年哪來的互聯網?又怎麼會需要瀏覽器呢?

其實,1991年確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隻有一些可以遠程異地訪問的“各自為戰區域網路”。

但是這種“各自為戰的區域網路”,又跟80年代初開始的傳統區域網路不太一樣。

80年代的區域網路,就是跟後世大家公司裏很多電腦局域連接效果差不多,是不能隨便添加允許接入節點的,當時叫uuP,也就是用於uni係統電腦之間的組網檔案傳輸、拷貝。

管理網關的人允許這個區域網路有多少成員多少訪問者、分給你多少iP,就全部定死了{當然,那個時候甚至都不叫iP地址,但確實是有一個定址工具的}

曾經當過國務卿、退休後去當董事的黑格閣下,他當董事的那家公司“美國線上”,就是從1985年開始,經營基於uuP線上傳輸遊戲軟體銷售業務的公司。

至於如何實現遠程傳輸,主要是靠電話線的撥號頻寬。{當時還有人用uuP發電子郵件,性質跟發傳真差不多}

那種生意後世很難想象,可以大致類比成“你給了對方錢之後,對方在網上把下載檔案拷給你”。但絕對不是後世那樣直接傳輸或者留個種子網盤什麼的,操作是很繁瑣的,需要專門的資深技術員來調試操作,中國人肯定都沒見過。

那麼,90年代初、互聯網出現之前這幾年過渡期裏,那些新的“可擴展區域網路”,跟uuP又有什麼本質差別呢?

這兩年裏,有兩個對後世影響比較重大的新事物。

一個是歐洲人搞的,也就是rldideeb{萬維網},這個東西最初是布列塔尼亞研究員蒂姆李,和他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一群同事,弄出來的一個資料庫檢索訪問工具。

一開始他們的目的,是弄一個跟後世維基百科資料庫類似的知識庫,可以隨便在哪兒訪問資料庫裏的東西,而且可訪問許可權的驗證要比uuP簡化很多,還加入了超文本。

{80年代的uuP要添加新的訪問者是需要網關來操作、給授權的。就像一家網吧的區域網路要加電腦,要ǎng guǎn人工操作。所以不能“隨便不經過任何人同意就直接增加新的訪問者”,那就肯定不算“開放的互聯網”,互聯網你得是誰想上就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