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3章 東風何似(2 / 3)

曹軍三萬人,十倍於敵。但曹軍絕大多數都是步兵。如果硬拚死戰,三萬步兵最後還是能夠拚得過三千騎兵的,但自身的傷亡估計得上兩萬。那就沒有意義了。因而,曹軍還得組織起來進行有效的戰鬥才行。

但是,對曹軍極為不利的是,曹軍此時正在變隊。原來的位置是許褚居北,曹純居南,夏侯惇在中間。準備宿營的位置按次日出發的次序,夏侯惇居北,許褚居南,曹純在中間。在田蘭的三千馬軍衝出樹林的那一刻,夏侯惇本人已經由中間到了北麵,但夏侯惇的人馬大部分還停留在中間。許褚本人還停留在北麵,由於所屬士兵要換到南麵,路程相對較遠,所以大部分士兵也同樣停留在北麵。曹純和曹操由南麵到了中間,曹操的四百騎兵戌衛也到了中間,但曹純的士兵還在南麵。

也就是說,從士兵的位置看,分別是許褚在北麵、夏侯惇在中間、曹純在南麵;從將領的位置看,則是許褚、夏侯惇在北麵,曹純、曹操在中間,南麵無將。

騎兵來了,當然不可能轉身就跑,而應該是迅速排列成密集的隊形。於是,曹軍將領立即下達了集合的命令。曹軍的士兵見到騎兵,也知道要集合,也立即響應了集合的命令。

但是,在哪裏集合呢?這裏就出現了三個選擇:一是原來自己所在的位置,二是變更之後的宿營位置,三是自己的將領現在所處的位置。士兵不是將領,士兵無權,膽子小,不敢停留在原地不動。

於是,有選擇一的,有選擇二的,有選擇三的。混亂就開始了。由於此時的混亂,非平時的混亂,此時是作戰之中的。人人的動作都很急迫,還有一些士兵拔出了兵刃。於是,那些動作急迫的、拔出兵刃的士兵,在混亂的衝撞之中,就出現了傷亡。傷亡的產生,又更是添加了驚恐的情緒,更是加劇了急迫的程度。少量的傷亡,迅速演變為大麵積的踐踏。然後,曹軍的將領就發怒了。當然,主要是許褚和夏侯惇二人發怒了。認為士兵不聽軍令,開始殺一儆百了。

殺一儆百,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是一種危急時刻的有效方法,是一種古代將領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漢書?尹翁歸傳》說:“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怕不怕死?怕死就得乖乖的服從命令。

但是,使用殺一儆百的方法得有一定的條件。“殺一”的時候簡單,但必須得讓那個“百”明白為什麼“殺一”。明白之後,因為怕死而不願意做“一”,那樣才能起到“儆”的效果。此時,許褚、夏侯惇為什麼“殺一”呢?

從許褚這個角度看,非常簡單。老子叫士兵集合,就是叫士兵向老子靠攏。老子人在這兒,老子的士兵也在這兒,當然是向我靠攏了。凡是不向我靠攏的士兵,凡是阻止士兵向我靠攏的,都是不聽軍令的,都是該殺的。於是,許褚就殺了幾個夏侯惇的士兵。

北麵夏侯惇的士兵人數還不多。聽到夏侯惇的集合命令之後,有些人向夏侯惇靠攏,還有一些士兵往回跑,以為應該跟尚在中間的大部分士兵集合,這樣就阻擋了許褚的士兵向許褚靠攏,其實就這麼簡單。

夏侯惇的意思也是讓士兵向自己靠攏。見到士兵掉頭往中間跑,就去殺了幾個人。殺的是夏侯惇自己的士兵。然後,夏侯惇就看見許褚接二連三地殺的都是自己的士兵,怒從心上起,向膽邊生,眼睛就望向許褚的士兵。凡是與自己的士兵有衝撞的,或者驚慌失措的許褚士兵,都在可殺之列。

站在許褚和夏侯惇的士兵的角度,看上去可就有些複雜了。是將領發狂了亂殺人嗎?又或者是他們之中的某個人實際上與突然衝出的馬軍是一起的,甚至那三千馬軍本來就是他們安排的?當然,許褚的士兵認為是夏侯惇與馬軍勾結,夏侯惇士兵則認為是許褚與馬軍裏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