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十六回 宰相寇準(1 / 2)

且說宰相李沆過世了堂堂大宋國沒有宰相怎麼能成這時宋真宗就想讓參政知事畢士安擔任宰相的職務而畢士安卻說道:“寇準忠信儀,善於決斷大事,臣自知不如他!”

堂堂寇準宋真宗能不知道,他早就知道寇準為人剛直不阿,難以駕馭,如果讓寇準為相真宗皇帝恐怕他難當重任!

而畢士安卻極力推薦:“寇準為國難能舍生忘死,堅持公道,憎恨邪惡,所以一直以來都不被世人喜歡。現在北方契丹強橫,為禍邊境,我們需要的正是寇準這樣的人!”

真宗皇帝點頭稱是,於是更任命寇準為宰相。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圭人。他的父親叫寇相,在後晉開運年間(公元944年~公元947年)應朝廷征召擔任魏王府記室參軍。寇準年少時傑出超群,通曉《春秋》三傳,就在寇準上私塾的時候,他就曾寫過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詠華山》,他的私塾老師看後就說寇準今後一定做宰相,隻見寇準在這首詩上寫道: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

大家看,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除了“天”之外沒有在比此山高的東西了,那“天”代表皇帝,他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還是什麼?

寇準在十九歲時,便考取進士。

寇準性格正直、 誠實。當時宋太祖殿試取人,常常到殿前平台上看著應試者提問,對年紀輕的人,常常不屑一顧。因此,有人讓寇準增報年齡,他回答說: “我正準備踏上仕途,怎麼能欺騙皇上呢 ? ”

後來寇準被錄取,授職大理評事,任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令。

他在任知縣期間,對屬下衙役要求嚴格,不準他們橫行鄉裏,搜刮民財,魚肉百姓,嚴格按照朝廷的明文規定征收賦稅和徭役。為了防止屬下不法之徒巧立名目,額外增收,中飽私囊,他令人把縣中應當納稅、 服役者的姓名、 住址等項,寫在紙上,張貼在城門中,公布於眾。老百姓見寇準執法公正,為政清廉, 體察民情,愛民如子,都深受感動。凡是應該繳納賦稅者,無不如數按時送交,從不拖延時日。

由於寇準為官期間政績突出,有利於宋王朝政權的鞏固,故受到宋太宗的信賴,連連升遷。當時,恰逢太宗下詔,讓百官上書直言進諫,討論國家大事。有一次,眾卿都建議與遼國講和,而寇準卻大膽直言,反對講和,並據理陳詞,力排眾議。宋太宗見寇準膽識過人,才幹超群,因此對他尤為器重,拜寇準為樞密院直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