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〇七章 追索 9(1 / 2)

【本次發布為防止盜版,正文稍後換上,歡迎大家下載瀟湘書院app或至瀟湘書院網頁閱讀本文】

年少優遊

開元十九年(731年),十九歲的杜甫出遊郇瑕(今山西臨猗)[7]。二十歲時,杜甫漫遊吳越,曆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參加“鄉貢”。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遊。大概這時他父親正在兗州做司馬,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登兗州城樓》,是省侍父親於兗州時的作品;還有《畫鷹》、《房兵曹胡馬》兩首,以青年人的熱情歌頌了雄鷹和駿馬;還有一首《望嶽》,更是其中的傑作,結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見了詩人高適,這是第三次漫遊。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

天寶四載(745年),他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在飲酒賦詩之外,又討論了煉丹求仙,而且共同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範野人。兩人還互贈了詩篇。杜贈李的詩說:“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贈杜的詩說:“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兩人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麵。

戰亂流離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10]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雲安(雲陽),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到達夔州(奉節)。由於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一些勞動。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