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泥 2(1 / 2)

【勿點,本次發布為防盜版,正文上午八點換上,到時未顯示請刷新】

早年經曆

西漢景、武年間(時間不詳),在黃河龍門的一個小康之家中,司馬遷出生了。[7][9]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栗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於徭役。[10]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係本》[11]等書。漢武帝建元年間,司馬談到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12],而司馬遷則留在龍門老家,身體力行,持續著耕讀放牧的生涯。[7]

學遊天下

稍稍年長之後,司馬遷離開了龍門故鄉,來到京城長安父親的身邊。此時司馬遷已學有小成,司馬談便指示司馬遷遍訪河山去搜集遺聞古事,網羅放失舊聞[13]。司馬遷在二十歲時開始遊曆天下[14-21],他從京師長安出發東南行,出武關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後折向東南到九疑。窺九疑後北上長沙,到汨羅屈原沉淵處憑吊,越洞庭,出長江,順流東下。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展轉到錢塘。上會稽,探禹穴。還吳遊觀春申君宮室。上姑蘇,望五湖。之後,北上渡江,過淮陰,至臨淄、曲阜,考察了齊魯地區文化,觀孔子留下的遺風,受困於鄱、薛、彭城,然後沿著秦漢之際風起雲湧的曆史人物故鄉,楚漢相爭的戰場,經彭城,曆沛、豐、碭、睢陽,至梁(今河南開封),回到長安時任太史令的父親司馬談身邊。[7][22]

回朝為官

因為父親司馬談的緣故,司馬遷回京後得以仕為郎中[23-24]。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馳義侯授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將郭昌、衛廣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蘭,平南夷。夜郎震恐,自請入朝稱臣。漢軍又誅邛君,殺笮侯,冉震恐,請臣置吏。隨後漢武帝在西南夷設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而此時正隨漢武帝東行巡幸緱氏的司馬遷在繼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之後,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籌劃新郡的建設。隨後又撫定了邛、榨、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覆命[24-25]。

父授遺命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漢武帝東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26]作為參與製定封禪禮儀官員的司馬談卻因病留滯在周南(今湖北)未能繼續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憤懣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馬遷在完成任務後立即趕往泰山參加封禪大典,行到洛陽卻見到了命垂旦夕的父親。[27]

彌留之際的司馬談對司馬遷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舜夏禹時就取得過顯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後來衰落了,難道要斷送在我這裹嗎?你繼為太史,就可以接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了。如今天子繼承漢朝千年一統的大業,到泰山封禪,而我不得從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後,你一定會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況且孝,是從侍奉雙親開始的,中間經過事奉君主,最終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揚名於後世,光耀父母,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稱頌周公,是說他能夠歌頌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召的遣風,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劉的功業,以使始祖後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厲王以後,王道衰落,禮樂損壞,孔子研究、整理舊有的文獻典籍,振興被廢棄了的王道和禮樂。整理《詩》、《書》,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學者們仍以此為法則。從魯哀公獲麟到現在四百多年了,其間由於諸侯兼並混戰,史書丟散、記載中斷。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賢明的君主,忠義的臣子的事跡,我作為太史而不予評論記載,中斷了國家的曆史文獻,對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記在心裏啊!”司馬遷低下頭流著淚說:“小子雖然不聰敏,但是一定把父親編纂曆史的計劃全部完成,不敢有絲毫的缺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