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山 10(1 / 2)

【勿點,本次發布防盜版,正文上午8點前換上,到時未顯示請刷新】

韓非出身韓國宗室,約韓釐王十五年(公元前280年)出生於戰國末期韓國的都城新鄭。當時六國戰亂紛飛,為了躲避戰亂,韓非一家隻好逃到了駐馬店的一個村落中。作為王族子弟的韓非從小立誌要幹一番大事業,振興家族,富強韓國,讀“家有之”的商、管之書和孫、吳之書,也讀各類雜書。小小年紀就單獨一人周遊列國,一路上努力學習各家的思想。

韓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2年),秦將白起率兵攻韓,一下攻取五十城。韓國上黨郡守降趙。韓國統治層開始分崩離析。在此前後,青年韓非開始上書,所謂“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於韓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韓桓惠王十九年(公元前253年),荀子離開稷下後,來到楚國,春申君任命其為蘭陵令,繼續受徒教學。在此前後,韓非投奔荀子門下,“學帝王之術”,同學者有李斯等人。[3]

出使秦國

韓王安二年(公元前236年),李斯奉秦王命到韓國,促其速降。韓非見到十五六年未見的李斯,出示《孤憤》《五蠹》等篇章,李斯看後,把作品帶走,傳至秦王手中。《史記》說的“人或傳書至秦”,這“人或”就是李斯。

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讚賞韓非的才華。韓王安三年(公元前235年),因秦國攻韓,韓王在危急關頭召見韓非,“與韓非謀弱秦”。

韓王安五年(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4],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韓非上《存韓》書,批評李斯,揭大臣姚賈之短。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5]),妨礙秦國統一大計,於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辯駁。[3]

被逼自殺

韓非與李斯之政見相左。韓非欲存韓,李斯欲滅韓。因為韓非子和李斯曾經是同窗,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擔心嬴政被韓非計謀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陳述其中利害。他說:“韓非前來,未必不是認為他能夠讓韓留存,是重韓之利益而來。他的辯論辭藻,掩飾詐謀,是想從秦國取利,窺伺著讓陛下做出對韓有利的事。”[5][6]

秦王認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韓非。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服毒自殺。韓非想上書始皇帝,被拒絕。後來始皇帝後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韓非已經死了。[7]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史記·秦始皇本紀》《戰國策·秦策五》有記載。[3]

主要影響編輯

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製、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