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進步的方法(1 / 1)

成功大學的總務長閻路教授是一位研究自然科學的專家,壽山佛學院就邀請他來上課。他每堂課的教材都是一張表解,從上課鈴一響,他就開始在黑板上畫圖表解,一直到下課鈴響,剛好一麵黑板寫完一個講題,功力之深,令人歎服。他26歲時就做了工礦公司的正工程師,正工程師與學校的正教授是同等資曆。有一次,大學請他去講課,他花了好幾個小時準備教材,沒想到,上台20分鍾就講完了,他急得滿身大汗,不知如何是好,所以覺得應該苦練。於是他買了一麵鏡子,依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姿態,計算每一分鍾講了多少字,50分鍾的時間又能講述多少道理,他就這樣苦練了兩年,終於練成。

《禮記》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就像現代人提倡“終身學習”,麵對現在這麼一個多元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求進步,不斷地自我啟發、突破,才能跟得上大眾的腳步。如何能夠有效地學習,有以下四點方法:

第一,溫故知新。新知識固然要追求,舊經驗也不可忽略,經過時間的曆練,經驗可以作為求新、求進步的憑借。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溫故知新,會有重新的體會,反芻吸收,就會有所增益。

第二,思而成慧。思想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因為有思想,故能開發智慧。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儒家講“學而不思則罔”,佛教主張“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佛陀經過苦思冥想、體驗實踐,才悟出宇宙人生的真理。我們的思想要啟發才能夠思維會意,才能成為智慧。

第三,多提問題。“學問”“學問”,就是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出疑問。胡適先生說:“做學問,當在不疑處有疑。”提出疑問,努力尋求答案,當疑問獲得解決,也就表示向前進步了。佛教有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在疑處求解,在不疑之處求實證,才是進步之方。

第四,正反對照。不論是治學、立身處世,都要以智慧來研究、辨別。佛法教我們透過“三法印”來印證、考查真理,乃至研究一段曆史、閱讀一個新聞事件等,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緣,都應該搜集各種不同的信息,探討、對照、印證,才能厘清事實真相。

人生在世,能活到老學到老,固然可以多方地獲取知識,但所謂“世學有漏,佛法無邊;知識變易,真理常新”,能夠探究真理,遨遊法海,讓心靈提升,享受真理的智慧與法樂,才能得到究竟的進步。

·佛光菜根譚·

衝得過逆境,才能學到本領;

經得起考驗,才能擔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