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分寸(1 / 1)

南豐鋼鐵公司的董事長潘孝銳居士,在我開山建寺之初,那個時候應該經濟非常困難,他將一個印章交給我,跟我說:“需要用錢時,你拿著印章,隨時都可以到銀行去取錢。”但他的印章放在我這裏幾年,我從來沒有用過一次,後來還是還給他了。你說我有困難嗎?的確有困難,但是我不能動用他的印章。有了困難,常住大眾會一起來解決,我自己要有分寸。我不會讓佛光山因為困難而帶來其他不必要的麻煩。貧僧有貧僧的人格,我不去動用不屬於我的東西。

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

做人要明理,明理先要懂得彼此之間的分寸。因為理是“軌”,應該是連接在一起,是保持雙軌運行的。人我之間應該保持多少間距,此中都有分寸。

現在講究高人做事都要先拿捏分寸,合乎分寸就容易成功。做人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分寸呢?列舉如下:

一、人情的分寸。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此中有分寸。小兒女可以叫爸爸跪下來給她當馬騎,爸爸會樂得哈哈大笑。如果是個外人,叫一個父執輩的人跪下來當馬騎,不但要罵你,甚至要揍你,因為你太沒有分寸了。

二、好惡的分寸。每個人都有他的歡喜或不歡喜,但是歡不歡喜超過了分寸,別人就不以為然了。請你喝一杯咖啡,不喜歡就隨便把咖啡倒了,此即不懂分寸;請你喝牛奶,你大肆批評牛奶之害,這也失去了分寸。人的喜歡不喜歡,不能太過強烈。你非常喜歡的,也要顧念別人的不喜歡;你非常不喜歡的,也要顧念別人的喜歡,這裏麵都有分寸。

三、語言的分寸。說話遣詞用句之間分寸更大。講話不但要注意對象與我關係的親疏、對象跟我的輩分、對象跟我的性別,尤其講話的音調、修辭用字的輕重,都有分寸。你沒有拿捏好分寸,後果就會很麻煩。

四、賞罰的分寸。連續的嘉獎,會有人批評你私心;連續的懲罰,即使高速公路警察開罰單,一罰、二罰、三罰,駕駛人也會有反抗的心理,也會不服氣。賞是鼓勵,罰是規誡,總要達到目的;賞罰達不到目的,這就是沒有拿捏好分寸。

五、勞逸的分寸。人有時要分工,有時要合作;分工的時候,勞役不均,會引起抗爭,因為失去了分寸。主管分配工作的時候,對工作的輕重、時間、成效,要仔細觀察,要給予平均,不可失去分寸。勞逸均衡,這是管理學上非常重要的原則。

六、進退的分寸。在家庭裏,和父母講話,也要懂得進退分寸;在公司和上級講話,更要知所進退,什麼時候可以進言,什麼時候可以報告。如果主管正忙得不可開交,這時候你要插班報告,事情的結果會如何,當然可想而知了。所以,對於進退忙閑,時間要拿捏得好,尤其要拿捏得巧。

七、用錢的分寸。人會不會用錢,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懂得用錢的分寸。有的人每個月收入隻有兩萬元,可是收支平衡,甚至猶有餘裕;有的人每個月有五萬元的收入,但是常常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這就是不懂得用錢的分寸。

八、兩性的分寸。兩性之間,尤其一對一的時候,彼此的親疏關係更要拿捏好分寸,免得日後麻煩。

說到分寸,佛陀講經說法契理契機,就是分寸;人間佛教重視傳統與現代融合,就是分寸;叢林四十八單職事各司其職,就是分寸;政府升遷、待遇,都有分寸。分寸,分寸,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分寸,不能不重視。

·佛光菜根譚·

貧病之時知朋友,患難之時識真情;

進退之時懂分寸,得失之時通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