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做事的原則(一)(1 / 1)

過去經濟拮據的時候,為了利樂眾生,我固然餓體膚,勞筋骨,但是直到現在,我的弟子遍滿天下,大家爭著要來供養我,我也依然吃不飽,睡不好,因為我除了改稿、回信、課徒、議事、演講以外,一天十幾回地會客、開示,已是家常便飯。為了一句話,我經常在一日之內穿梭數地,講經說法,甚至隻是為了見對方一麵,談一次話,而飛行數十小時,往返於洲際之間。我每天的行程,早在數月前,甚至一年以前就已經排滿,實在無法應付臨時的邀約,但是往往為了給人歡喜,不忍拒人,隻有成人之美,勞累自己。

比賽場上有比賽的規則,公司企業有發展的共同原則;做人有做人的原則,說話有說話的準則,當然,做事也要有做事的津梁。有了準則才會有目標,依照準則訂方法才不致差錯。不會做事的人,不知道如何拿捏準則,拿定不了主張,相繼地也產生很多附加的閑話、是非和爭論。所以,“做事的津梁”有四點:

第一,行事要權衡輕重。文章要言之有力,則文句鋪排要有輕重緩急;音樂要能感人肺腑,則節奏的輕重快慢要拿捏得好;事業要能成功,除了人力支援,主事者也要懂得權衡事情輕重,才能有完美表現。再說,建一棟房子,是先從門做起,還是先從屋頂做起?購買家具,是先買桌子,還是先買椅子?你要用人,是先用會計,還是先用總務呢?凡事都要權衡輕重,事情進行才會比較順利。

第二,說話要真誠和善。《荀子》曰:“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說話真誠和善,彼此歡喜,結的緣就深;說話惡意中傷,為人唾棄,結下的就會是惡緣。做任何事都必須和人接觸,即使再能幹的人,也都會有需要人家幫忙的時候,如果人家不願意幫助你,事情就很難完成。所以,和人的應對往來,說話真誠得體是很必要的。

第三,做人要明辨是非。人除了會說話、會做事,還要會做人。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做人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就是明辨是非。世間,是是非非、好好壞壞的事情很多,但是“是”和“非”的判斷卻是各憑智慧,倘若你沒有是非對錯的正見,人雲亦雲,“牆頭草兩麵倒”,人生將會過得渾渾噩噩、糊裏糊塗,且無所適從。

第四,修行要合乎中道。日常生活中,做事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利益別人;說話的時候,也想到要給人歡喜,凡事都想到要幫助別人,但是有一件事卻得要想到自己,那就是修行。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人替代得了你。到底要怎麼修呢?修行要合乎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不倚。修行不在於特立獨行,不是眼觀鼻、鼻觀心才叫作修行,修行主要在於修心,苦樂之間、忙閑之間都要能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非善事。

明朝王守仁說:“誌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人生要有準則,有準則為人處世才能順理成章,也才能有所成就。

·佛光菜根譚·

推諉,阻礙一切進步;

擔當,成就一切事功;

強辯,招來一切非議;

認錯,化解一切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