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章 溫飽難題(1 / 2)

看書網.630.,最快更新我是我爸的大哥最新章節!

唐行之在河對麵山上眺望村子,越看越震驚。

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他就確定自己真是穿越了!

他小時候主要在縣城住,但也有小半時間住村裏,長大後每年寒暑假基本都待在村裏,他不可能認錯!

建築物的款式雖然落伍,但明顯是新建成的,他也不會看錯!

更別提有大量的人集體勞作,這似乎是……生產隊出工?

唐行之懵了,然後腦子飛快轉動,思考著現在的處境。

他懂一些農業和生物知識。

一個50公斤的人,一天需要1500大卡的熱量,才能夠保持存活,也就是每人每天隻吃米糧要吃400克。

如果需要高強度勞作,那麼大概需要3000大卡熱量,隻吃米糧要吃800克。

建國初期人均耕地2.95畝,以當時的糧食產量而言,稻穀畝產208公斤。100公斤稻穀大概能打出65公斤大米。

小孩吃的部分均一些給大人,再加上一些蔬菜、果子、偶爾的肉食,勉強過溫飽線。

建國後人口快速增長,眼看著糧食就不夠吃了,怎麼辦?

搞工業化,用化肥提升糧產。再尋找到優秀的糧種,雜交培育出超級產量的農作物。二者結合,中國就可以消滅饑荒。

當時國人基本不識字,想要細化管理完全行不通,所以全國都在搞“人民公社”、“生產隊”。

別的地方不清楚,在老家這邊,在唐爸小時候,成年男人出工一次12分,以他們村的生產力,大概可以折算2毛錢。

女人出工算8分。

小孩是不是就不用出工了呢?稍稍大一點的也要。放牛、割草喂豬等等。農忙時期半大的孩子還要下田幹活。

“人民公社”模式讓所有人基本都可以投入生產,然後科學再發展。農藥、化肥,以及後期的大棚技術越來越進步,本來養5億人就吃力的土地,在退耕還林後,養15億也足夠。

在困難時期,“人民公社”無疑是偉大的。

但唐爸有時候也會說公社不好,因為一大群人一起勞動,就有懶的人不怎麼做事,占集體便宜,叫做“磨洋工”。

按唐行之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政策都是一步三計的。比如“公社”是小學一年級,目的不僅是全民參與勞動,這也是一個學堂,教人簡單的農業。這些“磨洋工”的人,短時間內看著輕鬆,等到了“分田到戶”的時候,類似於小學二年級,他們沒學會基礎,就什麼都做不好了。

一早上,唐行之遠遠的聽到了敲鑼聲,挨家挨戶聚集到……大概是類似生產隊隊部的地方?然後一起出工。

隊伍最後邊懶懶散散的人不少,想來這就是唐爸說過的“磨洋工”了。

判斷出現在正處於“公社”時期,這是自己出生前,唐行之內心複雜。

穿越到這個時候,別說發財,過日子都難。

不過,還得仔細判斷是哪個年代,以及,當務之急得先解決生存的問題。

唐行之拿了家裏的4個玉米。

現在他的家庭條件極差。

奶奶性格不好,和公公婆婆相處不來,在唐爸一歲的時候,用籮筐挑著唐爸回娘家,爺爺也跟了過來。

為了避免和公公婆婆碰麵,奶奶是連夜離開的,還在堂屋生火,假裝有人在。之後公公婆婆為了逼爺爺奶奶回去,沒給他們援助。

外嫁的女兒回娘家,本身就要受欺負,奶奶又生了5個兒子,村裏覺得他們肯定要分村裏的很多地,所以很排斥他們。平日裏經常被針對,分的糧食也比別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