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一十一章 農業難題(1 / 2)

趁著月黑風高,唐行之偷偷去把一份開荒的高粱糧種給換了。

他帶著遼甜3號種子回了1979,這東西過穿越門有什麼變化,他其實也不知道,反正最壞結果就是種不出來,到時候也可以補種。如果種出來了,遼甜3號畝產比這會兒的高粱要多出一倍,重要的是它莖稈粗壯,甜度比甘蔗都高……

這時空桂地改甘蔗種植區成高粱種植區,那都是有可能的。不過唐行之並不是看中那點產量,他看中的是“富裕名額”。

貧富是相對的概念,每個時代的機會是固定的,就如同大學對某個區域招生的名額一樣。現在的人迷信,過幾年還有全民相信特異功能的,要是桂地突然出現了一片產糧神奇的土地,光是造成新聞,那就能帶來機會。

沒人想到糧種還有人偷偷搞鬼的,唐行之神不知鬼不覺完成了掉包。

翻好了田,又花了幾天,和隊長學習了水稻的育苗。

水稻是我國許多人的命,它的種植步驟有20多個,每個環節都很嚴謹,需要有專業的老農帶著幹。現在搞苗床沒有塑料大棚,風險是不小的,但老農們幾十年種水稻,也有各種防風險的辦法。

等到休息的時候,坐在田間,唐行之問:“隊長,我看過米國農業的一些東西,他們可以用機器來播種,我們為什麼不直接播種,而是搞苗床再移植?”

覃富達一愣:“機器怎麼搞?”

“大概就像是拖拉機拉著一排橫著的漏鬥,每隔一陣落下幾顆種子。”

覃富達想象了一下畫麵。

“是因為老美有錢吧。我們中國人多,搞苗床再移植,存活率高一些,每塊地產量也能穩定。米國那樣搞,有些地方出芽率不高,他們可能不在乎。”

唐行之原先還以為有什麼秘密,被覃富達一提醒,他意識到可能真的是這樣。

用機器播種,首先得是平地,桂地的山地不行。其次就是成本問題,這年頭的人是沒有“勞動力成本”這個概念的,默認為自己體力不算錢。在未來,一些人一番計算,發現自己種田投入比產出還大,地就不種了,土地流轉到一些大戶手裏,種大米直接播種也有。

水稻是分田到戶,大家按手印立誓來幹的,每個人積極性都極高。

一塊地的產量要看天氣,看種子,看肥料,看株數、間距等等七七八八的管理。這會兒大夥要是認真做,那水稻畝產直接就能從一百斤到三四百斤。水稻的生育期是130到140天,桂地氣溫、光照條件好,隻要計算好時間,錯開時間育種,年中收一次,還可以再種一次。這就是為什麼一搞大包幹,畝產爆5倍的原因了。唐行之站在村口,看著那一片片的水田,就知道年底統計的時候,這一片畝產絕對在700斤以上。

水田先不動,大夥燒山開荒。

先搞好隔離帶,然後一把火燒過去,這是最簡單的。當然,這太浪費,畢竟那些木材可以做家具和柴火。

這會兒每年人類都會向更深處的山林開發,人們並沒有什麼環保意識。整出來的土地,往年都是種玉米或者紅薯,但今年唐行之強烈要求種高粱,他們村也確實因為賣酒水賺了許多錢,大夥就都沒意見。

高粱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種好,高手可以一畝地種五六千株,也就是一平米8株左右最佳。

菜鳥不行,技術不過關種植太密會大規模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