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希望田野(1 / 2)

龐柏學的是農業資源與環境,人生最輝煌時刻是在養豬場,但工作崗位卻是運營……

也就是說這是個綜合型人才。

行業後期是專項人才更好使,但初期是綜合型人才厲害。如果把鱔凍的農業打80分,桂地輝煌時期充其量就60,現在拋荒這麼嚴重,可能40不到,正是龐柏這種人才的用武之地。

韭菜是個神器,如果是城市裏的朋友想陽台種點來吃,可以網購“韭菜根苗”,這樣就不用從種子種起。它隔一陣收一次,比紅薯都容易長,所以又叫懶人菜。

當然,唐行之這裏種10畝地,那就需要去買種子了,冬天還要蓋大棚。

10畝韭菜地,10畝紫雲英,就他們這幾個員工根本沒辦法打理20畝菜地,所以要雇人。

雇傭農民是很費錢的,一小時25塊錢,唐行之隻雇人幹活8小時,一人一天200,周日不雇人。

這工作量和工資整體都還行。

休息時唐行之會和龐柏、李麗賢探討未來環境,他們能不能賺到錢之類的。

龐柏對農業特別有信心,說:“我們就是照著日國發展的,農業怎麼可能不賺錢?要追求經濟增速,錢又不能流到房子上,自然就會流到農產品上。”

唐行之說:“理是這個理,隻是我一個農業小白,不知道能不能幹得好。”

“老板放心,就我曾經的工作經驗來看,別人更爛。”

“……”

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全靠同行襯托。

曾經中國是世界工廠,國家的發展方向是搞工廠,那工業就賺錢。但如今生產成本過高,中低端工業就歇菜了。

但又要有經濟增長,錢流向哪裏就都看得到了,農業有搞頭的。

以前的農村合作社都是坑,因為要求5戶才能成立合作社,許多人拉人頭混補貼。

但現在不太一樣,錢開始流向農產品,去年大米收購價1塊3,今年就2塊了,嗅覺靈敏的人都開始思考怎麼做了。

唐行之自己觀察總結的,首先至少要有三四十畝地,最好是連在一起的,不然沒辦法分攤機械費用。其次交通情況不能太差。

熬個三年,就可以稍稍站穩了。

這才剛做沒多久,唐行之就發現了裏邊一些坑。

雇傭農民的積極性,那真是一言難盡……不過也還行吧,不是自家的地,也確實不會太勤快,以後簽幾個人進來就行。

還有些搞農業的都是投機商人,完全就不懂農業……

真正想幹的至少要能達到“行業下限”,一年種兩季,一季保本,一季盈利。在達到了這個的基礎上,才能去搞品牌溢價。

種植業、畜牧業、寫小說,這三是唐行之接觸的門檻最高的三個行業,不過大多數人反而覺得這三沒門檻,看不到門檻才是最危險的。

每日裏閑下來,唐行之就會向兩名大將請教農業問題,他想搞化肥。

李麗賢說:“做化肥可比做飼料難多了,要高溫高壓的大型機械。”

唐行之頓時就知道做不了了。

植物的產量和品種、施肥、氣候息息相關,最主要的還是施肥。各個村頭沒人施肥的野香蕉,也就隻有市場上賣的香蕉的1/5大。要是認真給它施肥,它是能長得很大的。

當然,綜合都強的話那就全麵強,比如鱔凍一畝地平均產小麥1300斤,陝囍小麥平均畝產800斤,有些事真的沒辦法說理。

唐行之想在1979年搞化肥生產,這看起來不太可能完成了。想想也是,誰不知道肥料的作用呢?能搞早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