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十三章 破口大罵(1 / 2)

第二排練的時候,所有的演出人員悉數到場。

估計是黃作仁提前吩咐的原因,昨沒來的幾個老師也都臉色陰沉的來到了排練現場。

這幾個老師中,其中有兩名演奏是演奏傳統古曲的,一名是演奏七弦古琴,一名是彈奏古箏,兩人一男一女,都是五十來歲的年紀,都是一副清高不群的樣子,見到郭大路之後,也沒有什麼好臉色,根本就不給郭大路話,隻有到他們表演的時候,他們兩個才登上舞台開始表演。

對於兩人的態度郭大路倒是無所謂,隻要他們不耽誤排練,哪怕鼻孔朝接雨水,郭大路也懶得管他們。

因為本身也是搞樂器的原因,郭大路對自己這個世界的傳統音樂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為戰亂災荒瘟疫等等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如今的你古琴傳人幾乎都死絕了,導致華夏古琴名曲其實並不太多,傳承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反倒是古箏倒還流傳了那麼幾首有名的曲子,但與郭大路記憶中另一個世界中的曲子也是迥然不同。

所謂“琴以悅己,箏以悅人。”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對古琴極為推崇,而對古箏卻相當看不起,因此古時候操琴之人大多數是文人雅士,而彈箏之輩多是青樓樂妓之流,箏之前一直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樂器。

而且因為之前文人士子們對琴譜的看重與秘不示人,一旦這名琴曲傳人有了意外,基本上這首曲子也就斷了傳承,無人再會。

就像嵇康臨死行刑之時,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後,揚長歎道:“廣陵散曲就此絕矣”一般,你看,就這些混蛋玩意兒們就算臨死,也不將曲子留給世人。

這樣一來,古琴曲子在華夏的曆史長河中,非但沒有增多,反而越來越少,在六十年前,全國會彈古琴的人有一位算一位,竟然不足兩百人,而且這兩百人還都僅僅隻是會彈而已,真正能稱得上大家的,加起來一個巴掌都不夠。

也就現在,隨著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複興,古琴演奏曲目才被逐漸發掘出來,學生才逐漸增多。

但因為古琴用的是減字譜,也就是漢字譜,與國際上的簡譜根本就不一樣,學習起來極為困難,而且這種減字譜每一個派係都有一種獨特記錄方法,南北兩派根本就沒有一種通用的譜子,一派想看懂另一派的譜子,你就是急的薅掉頭發也未必能全部看懂。

所以光是識譜對彈琴之人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特麼連識譜都困難,那就更不用演奏了。

不過好在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物質生活豐富之後便開始追求一些所謂高雅上檔次的東西,而古琴絕對可以稱得上高大上,所以這才有不少人開始學習古琴演奏。

雖然少部分人是真的想學而大部分隻是想要裝逼,但畢竟也算是學徒多了,由六十年前的不足兩百人到如今的三四十萬學徒,這古琴演奏已經勉強算的上是複興。

不過直到現在,華夏經過國家音樂人士對古琴曲的搶救與發掘,現存的經典古琴曲已經恢複了六首,而這六首中,隻有《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與郭大路多出來的異世界中的古琴曲相同,其餘四首曲子卻是另一個世界所沒有的。

而相比古琴,古箏倒還算的上幸運,雖然也曾經曆過不少斷絕傳承的事情,但畢竟學的人多,普及麵廣,總有一些曲子留存下來。

古箏在民間的傳承基本沒怎麼斷絕,但也絕對稱不上有什麼發揚壯大,也就在當今社會才有了與古琴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因為音域廣音調高的原因,它的受眾麵比古琴要高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