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方曆史(1 / 2)

在華夏,曆朝曆代的君王對曆史都極為看重,有專門的史官記載王朝興衰以及社會的變遷等重大事件。

而改朝換代之後,新的王朝也會組織人員來對舊的王朝的曆史進行修繕工作,通過官方審核,定稿之後,方才刊印發行。

官方這種史家修的史書被稱為正史,也叫信史,是日後史學家撥開曆史迷霧,探尋曆史真相的最主要的依據。

當然,正史記載的東西也未必完全可信,有些事情因為涉及本朝,“為尊者諱”,有時候就會用春秋筆法一帶而過,甚至罔顧事實,肆意美化某個朝代,這樣的史書一般不會得到史學家的認同。

比如近代民國時期搞的清史稿,一些八旗子弟遺老遺少寫的清朝曆史,將我大清美化實在不像話,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幾乎所有人都不認同這部曆史,因此這部曆史隻能被稱作清史稿,而不是清史。

隻有經得起時間考驗,被曆代史學家推崇的史書,才更有參考價值。

如果正史記載的不太詳細,或者某些地方記載的很不對勁,那麼在研究某些朝代的曆史時,就需要一些雜史來作為參考佐證。

除了皇家的史官之外,在民間也有修史之人,這些人修的曆史被稱作野史,也叫雜史,其中或有無稽之談,但也不乏真實之事,有很強的的學術參考價值。

但無論是信史還是野史,都有確切的紀年與準確的地點,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時代印記,都在書裏體現的極為明顯。

如果按照華夏的曆史一代代往前推溯,基本上就沒有斷代的時候,即便偶爾有含糊不明的年代,但在書中也會標注大概的時間段,而且這種模糊的時間段不會太長。

遍觀世界曆史典籍,也就隻有華夏曆史記載的這麼有條理,有出處,又有確切的年代記錄,幾千年以來,曆史記載一直延續至今。

而在西方,在十六世紀之前,他們根本就沒有曆史,所有十六世紀之前的曆史,基本上全都是當代史,也就是人為造假的曆史。

其實我們仔細推想一下就能得出這種結論。

在十六世紀之前,西方分成無數國,他們連曆法都沒有,也沒有專門寫曆史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們缺乏一種最重要的東西——文字的載體。

當時的西方是沒有紙張的,記載重要的東西,隻能使用羊皮卷,而羊皮卷價格昂貴,絕不可能記載太多的東西,據還有一種莎草紙,但莎草紙其實並不是紙,而是一種草葉子,根本就不能長時間保存,而能夠長時間保存的載體,無論是石板還是羊皮卷,都不可能大規模普及開來,因此他們記載的東西極其有限,流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

因為記載東西的零散與不成體統,在加上沒有曆法的標注,這就導致了西方世界的曆史極為混亂不清。

在華夏,關公戰秦瓊是一個笑話,而在西方的曆史上卻時有發生,就算是有人物的記載,但沒有年代的標注,所以導致他們無法梳理曆史事件的脈絡。

華夏老祖宗為了寫東西,也是絞盡了腦汁,最後才選出了竹簡木牘作為保存文字的載體工具,但竹簡的製作工藝極為繁複,上麵的字體都是以工具刻出再加烙印,然後再以皮筋串聯,這樣才形成竹簡,也就是成型的文字載體。

孔子看易經,“韋編三絕”,的就是,明孔子看書看了好多遍,很上癮,把鏈接竹簡的皮筋都給翻閱斷了的事情,那時候文字的載體就是烙印刻字的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