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49章 對付山東的小天災,早有準備!(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自漢武帝鹽鐵官營以來,除東漢時期略有鬆弛外,曆代封建政府始終將鐵業牢牢控製在手中,以此作為王朝賴以存在的支柱產業,於是鐵的官營就成為封建時代的勢所必然。

然而,到了唐代,這種狀況卻發生了變化。

唐王朝雖然控製著全國的鐵礦資源並由中央的鹽鐵使管轄,但並不全部實行官營,而是將官府不開采的鐵礦“聽人私采,官收其稅”!

宋代繼承唐代鐵業政策,實行官民營並存製,以官府監督下的民鐵實行“二八抽分”的稅率。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建立了比唐宋更為龐大複雜的官府工業係統,大批工匠被拘入官局勞作,使元初服役的工匠形同奴隸。

這種生產關係的倒退必然造成生產力的嚴重破壞和萎縮,元代官府工業的巨大投入與驚人的效率低下形成強烈反差。

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而建立的明王朝,自然不會全盤的學習元朝。

洪武十八年(185年)和二十八年,明政府因倉庫存鐵過多,曾兩次罷停各處官營鐵冶,後一次幹脆“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此後官營鐵冶逐漸減少,民營鐵冶日漸增多。據《明實錄》記載,民營鐵課從永樂元年(140年)的79800多斤,上升到宣德九年(144年)的555000斤。據鐵課稅率推算,永樂元年產量為1197090斤,宣德九年為89005斤,三十餘年產量上升七倍多。

也就是,大明是允許有條件的人私自開采鐵礦等等的,隻要你交稅就行。

隻要交稅就行,可到了明朝後期,就連稅都收不全了,這真是。

德洲深山裏的大富鐵礦,開采是有些不便,不過朱子龍身為一地之主,又有便宜之權。加上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隻要調派人手,加上錢糧充足,還是可以大量冶煉鋼鐵的。

心情大好的朱子龍,估計境內除大地主和王爺們占有的地外。應該還有十七、八萬畝可供耕種的田地荒地,而且這是一塊完全由自己作主的土地。

看著山上秀美的景色,他的心中豪情湧起。

他決定開發德洲山區鐵礦,將軍戶中的人員打散,哪怕一部分當鐵礦工人也行。隻少比混日子強!

不過,當朱子龍回轉朱家莊時,聽到了不好的消息。

《曆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此時正值晚稻抽穗灌漿期,要繼續加強田間管理,做到淺水勤灌,幹幹濕濕,以濕為主,切忌後期斷水過早。

然而,山東和西省交接處,多縣幹旱突起,持續很久。

明朝的農業,真是靠吃飯的。老爺刁難,下的百姓就要挨餓。尋常年景,平時就得吃糠咽菜度日,遇上災年,那就得要餓死人了。

一時間,難民無數,開始四下奔走。

有些能幹實事的大明官員采取的方法是:“按照以往的慣例,當廣邀本地士紳富戶,籌集錢糧,四處打井,緩解旱情,如有流民,以粥賑濟。再者當急報朝廷,求撥賑災銀子。”

這一招,對付短暫的旱情,還是能頂的住的。

然而,一但災時間長。那麼就可能變**了,雙重打擊之下,百姓簡直就是沒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