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46章 辦報紙,以及每晚樂不思蜀!(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吃過中飯後,坐在自己的王府裏,朱子龍拿著一份南京城裏的報紙看著。

明朝時期有沒有報紙?

答案是,有。

明朝的報紙叫邸報,“邸報”釋義古代官府用以傳知朝政的文書抄本的東西。

因為由地方政丨府派駐首都的“邸吏”負責傳發,故稱“邸報”。在有些古代文獻中,邸報也被稱為“邸抄”、“朝報”、“雜報”等。

漢朝已經有邸,但正式發行邸報是唐朝以後。唐朝邸事稱“邸務留後使”,由各地節度使派駐首都長安,負責呈進章奏和通報消息。

以後有人抄麥牟利(大約始於宋朝),發展成一種手抄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

朱子龍現在看的就是個這樣的東西!

明代是中國手寫新聞傳播時期的一個重要朝代,多種報紙散見其間,諸如朝報、京報、塘報、牌報、邸鈔(亦寫為邸抄)、急選報、日報傳抄等。

明代邸報披露的內容廣而且雜,以人而論,上自皇帝、儷、元演,下至庶民百姓,中間雜以大量官員;以事而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囊括了社會的方方麵麵。

《明史》陳新甲傳載:“初,新甲以南北交困,遣使與大清議和……帝既以和議委新甲,手詔往返者數十,皆戒以勿泄。外廷漸知之,故屢疏爭,然不得左驗。一日,所遣職方郎馬紹愉以蜜語報,新甲視之置幾上。其家童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於是言路嘩然……’

可見國家大事,也是在除了官府通知外,已經有報紙來通報了。

不過,考慮到明朝99%的人都是文盲,所以一般除開大戶人家自己購了回家讀外。在各大城中的宣傳欄這裏,則是有專門的讀書人,幫老百姓解釋報紙上的內容。

當然了,一般大多數時候是免費的熱心人。

不少官員和文人,就是依靠這種東西掌握國家社會輿論的。

看著看著,朱子龍心頭一動,為何自己也不搞一個報社?憑什麼讓那些文官們占領社會輿論市場?

他們怎麼,老百姓就怎麼聽,甚至於相信。這可不是一個好事!

想到就做,這動了心的朱子龍一啪大腿,就決定搞這事了。

不用其它的人,就讓王微和楊宛同二位自己新納的美人兒寶貝,負責這件事就行。反正她們的文才不輸才子,這樣的事正好對她們的口味,也不用日後沒事做,讓她們亂想。

活字印刷明朝已有之,所差的就是投入多少資金的事。

很快,朱子龍讓人把一名四十來歲的工匠叫來,他還帶了四個徒弟。此人本是濟南府以印書作坊的工匠,買下那家作坊,作為辦報的一個點,順手還得了一批熟練的印刷工匠。

一臉憨厚的馬師傅,在圍裙上擦了擦手道:“回侯爺,這些活都不難做,難得的是排版。得有幾個識字的後生來做這個活。”

朱子龍笑道:“這個好辦,落魄的讀書人多的是,我已經讓人高工錢去找了,也就是這兩的事情。”

起床不久的王微和楊宛同一聽朱子龍,給她們還安排了一個差事。

而且還是和讀書報紙有關的,心裏卻是一喜。這嫁人了就怕高牆深院的無聊,顯然自家的男人多體貼,還給了自己姐妹二人一份產業。

朱子龍對她們兩人的要求很簡單,自家四海報社的宗旨就是多寫真實的新聞,並且可以百家爭鳴。以及要讓老百姓一聽就懂!

上麵可以有八股文,和一些官方消息,但是民間趣事,以及自己家的觀點文章,以及戰事也得占一大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