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六章 五裏墳(1 / 2)

當下午,我們1點多鍾才起床。隨便吃了點東西,薑老頭便要出去到處走走,讓席向前席叔在前麵當向導。

我們一行四人邊出了門,伍家橋依水靠山,南北長14華裏,東西縱橫1華裏。

一條應水(蘆紅江)自北向南流經全境,所以以前也叫應北鄉。

伍家橋有7條古街,大多是民清時代的產物,現在保存還很完整。一棟棟高大氣派的古建築依次排列在應水兩邊,錯落有致。人走在石板鋪成的巷子裏,仿佛置身於清朝那個年代一樣,思想顯得格外虛空承長,以前也來過幾次,沒什麼感覺。這次了解了曆史,再加上席叔的介紹,一切顯得那麼莊重起來。

席叔每走到一處前便向我們介紹:河的左邊是席氏兒女秦家的席某大宅院啦,什麼原衡陽縣長易茂伯大宅院,清知府席啟娣豪宅,清道元席蕙田的賬房先生的**堂賬房大宅,以及孫中山曾經在這裏開國會的席氏資生大宅院,席家席賬房先生的夏之堅宅院河的右邊有席氏鐵堂井,席氏龍眼大宅院,席氏積善堂大宅院(席寶田故居),後麵有席業創辦的應北學堂(現今的伍家橋中學),期間商鋪,酒樓縱橫林立好不熱鬧,隻不過到現在已經不在了。但是那些大宅都保存的很好,當時的席家很多身戰功顯赫的子孫,王姓,易姓的部將都跟隨席寶田解甲歸田,居住在此地。那時的繁華和富麗堂皇到如今已經不全能看的到了。我們聽了都在心裏暗暗吃驚。

我們一路沿著應水河向北,期間還看見很多建築殘存的痕跡,那些是些古驛道,關帝廟及很多驛站。由於年代久遠,現在隻剩下些殘垣破瓦了。

我們登上應水河源頭的山上,居高臨下的遙望伍家鄉。

薑老頭突然笑著問我:“煩了,你看見了什麼?”我凝神仔細觀看山下的伍家橋,應水清澈明亮,彎彎曲曲頭大尾有如一條青龍一樣,除去龍身中間現代的民居不看,隻看那些古樸的清代建築,錯落有序,形成兩張大翅膀一樣。

可如今,隨著現代的民居的增加,圍繞著那些古建築,顯得有些古怪,看像去好像龍翼被包住一樣,想飛又飛不起來。

山上麵這邊有幾條溪流或成瀑布或成溪澗流到山腳下的一個大綠潭裏,瀑布下墜之勢,激起陣陣水霧,好像跟仙境一樣,煞是好看。

我看了一會,對師傅:“除去那些現代房屋,好像一條青龍展開雙翅,扶搖上青,又好像往這高山上爬一樣”

薑老頭讚許的點點頭:“的不錯,書沒白看,風水堪輿的入門是進了。此勢,正是風水裏麵的龍欲上之勢。席氏正借著這等運勢,才會步步上青,從一個民間武裝成為驚動海內外的湘軍,可惜清王朝氣運以消,再加上當朝著昏庸無能,最終還是沒保住大清二百多年的基業。可是,即使大清朝即使再怎麼滅,席家應該還會借此氣勢繼續興旺達下去,怎麼會慢慢的敗落下來了呢?這其中必有原因。”

著,薑老頭從挎兜裏掏出一個巴掌大的羅盤,轉了幾圈下來,指著後山的方向問席叔:“席,那上邊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沒有?”

席叔沉思了一會,點點頭:“有,席家的祖墳,五裏墳。”

薑老頭點點頭,裂開大嘴一笑:“走,我們上去看看。”

席叔的五裏墳處於後山腰處的一片窪地。後方是斜向近75度的山坡,一直上去就是高山峻嶺,前麵三方是大概高約三米的山壑圍成一個大圈。從側門看就像一柄湯勺一樣,盆地麵積極廣,看上去五裏隻大不。

從我們這邊看下去,好家夥,整個凹地都是大大的墳包與植被,遠遠看去中間的墳雜草叢生,藤蔓相連,破碑殘缺有的裸出一角,有的歪歪斜斜,墳包也被動物打窩弄的亂七八糟,年代已久,看上去很是荒涼。

越往外麵的墳顯得越新,有的花圈和蠟紙都還在,褪了色的錢紙和挽聯隨風搖曳,就跟招魂幡似的,讓人即使白看了也覺得不舒服。也是,五裏大的地方全是墳包,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人,想想也是讓人害怕的。

由於雜草荊棘滿布,高低不一,視線很局限,薑老頭便問席叔中間的位置有沒有路進去。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下了坡,從一條隱蔽的土路往裏麵走。這條路是送葬與祭拜走的,所以也不算難走,四人並行可以通過,道路兩邊的荊棘都有被清理過的痕跡,即使這樣,道路上麵四周延伸不少枯枝敗草攔著去路,有些新茅草被雨風打折,從頭上垂下來,走在裏麵跟走進一個樹枝與荊棘纏繞的通道一樣。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劃傷。